当前位置: 利息与价格 > 利息与价格作者 > 经济学300年读后感
当前位置: 利息与价格 > 利息与价格作者 > 经济学300年读后感
经济学,社会科学的皇冠。自16世纪蒙克莱田至今,西方经济学高潮迭起。
重商主义
从经济发展的形态来看,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的是自然经济,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人们满足于自己生产所需要的产品,虽然剩余的产品会拿去交换,但交换的目的非常清楚:换回自己可用的物品。但到了15、16世纪,在西欧封建社会晚期,产生了一种以金钱为唯一目的财富,引导国家以追求金钱为目标的经济学说,人们称之为重商主义。
如何增加国家财富?英国人和法国人不约而同的看法是“少买多买”,少输出甚至完全不输出本国货币,尽量吸收外国的货币,从而达到积累货币财富的目的。早期的重商主义者都是“货币差额论”者,要求国家出来干预管理经济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扶持本国的工商业,排挤和限制外国商人,并主张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货币输入和限制货币输出。恩格斯曾形象地说,这个时期的的重商主义者,“就像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忌妒猜疑的眼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在如何得到更多的金银财富上眼界大开,逐渐地“货币差额论”为“贸易差额论”所替代,出现了以“贸易差额论”为特征的所谓晚期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财富的增加,与金银的输出并没有多大关系,而是相反,输出货币借以换得商品是增加财富的一种手段。储存货币固然可使金银增加,但把金银不断地投入到经营商品的海外贸易中去,却能使金银财富增加地更快。但也不是任何情况下的对外贸易皆可使国家致富,只有在进行对外贸易时保持出超,才能达到致富的目的。
时至今天,一些自信掌握有许多经济知识的人,可能会嘲讽重商主义的幼稚可笑,批评他们把仅仅为交换手段的东西当作唯一的财富来追求,看不起他们只是代表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只理解表面的经济关系。可事实是,在世界诸多国家中,恰恰是英、法这两个重商主义理论和政策最发达的国家,率先脱颖而出,领导世界经济潮流来年。这只能说明那时的重商主义理论和政策,是最适合当时条件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和政策。
古典经济学
在马克思看来,重商主义之所以还谈不上是一门科学,是因为它以为财富来源于流通,经济学后来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正是完成了从流通向生产的转变。
古典经济学对财富进行了重新的定义,什么是财富呢?可以用来满足人们需要的就是财富。古典经济学之父威廉·配第说:“一个人是不是真正富有,要看他在吃、喝、穿、戴方面,或在实际得到的享受如何而定。有的人尽管有着庞大的财力,但如果他对这些财力不加利用的话,则他的富有只能说是潜在的或假想的。这种人与其说是自己财富的主人,毋宁说是为别人而操劳的管家和司库。”
继配第之后,英国出了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的成就超过前人,并为后人所景仰,马克思称赞他是“工场手工业时期集大成的经济学家”。普希金说:“曾经责骂过荷马和菲奥克里特,可是把亚当·斯密的著作读过,就成为造诣高深的经济学家,就能够懂得:国家如何富强,如何生存并且为什么:当它一旦有了天然物产,就连黄金也用不着。”
斯密研究财富增长的原因和性质,在这个基础上来说明为什么重商主义的经济管制不利于财富增长,而他所描写的制度则有利于财富的形成和迅速增加。他认为一国财富的多少,不是金银的多少,而是可供消费的物品的多少。在他的著作《国富论》里,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价值,是全书思想的基础。
《国富论》是这样描述国家财富增长的:首先,分工生产,相互交换能迅速增加财富。劳动创造财富,劳动的人数越多,效率越高,财富增加得越快。这两个因素促使国民财富增长;然后,国民财富增长使资本积累加快,资本越多分工越发展,雇请的劳动越多,设备工具越得到改良,劳动效率越高。最后,分工深化、劳动人数增加又反过来使得国民财富持续增长。
斯密潜心研究财富增长的原因,得出的结论非常惊人:让经济自由!为什么经济的迅速增长就在于让经济自由?斯密的第一个理由是参与经济生活的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越是得到充分的自由,每个人就越是能把自己所拥有的最大限度地运用,因而社会越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积极发展。第二个理由是参与经济生活的人对自己的经济活动能作出比任何其他人更正确的决策。由于关系的是自己利益,并且又是直接当事人,所以他会对自己的决策极端负责任,会全面地收集有关决策情况的信息。而其他的个人或集体由于与自身利益不直接相关,又不是直接当事人,绝不可能比为了自身最大利益的当事人做得更好。
这样,参与经济生活的个人的特性,就是为什么必须让经济自由的原因。斯密在这里描绘出了一个“经济人”。经济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把自己所拥有的得到最有利的利用。经济人是利己的,而非利他的。但不过经纪人利己行为的后果,却是利他的,因为经济人的利己行为,同时增进了他人的利益,尽管他的本意并非如此。把经济生活中的人描写成追求自身最大利益的利己主义者,并把这样的经济人作为自己整个学说的基础。
“我们获得饮食,绝不依靠肉店,酒店和面包铺老板的恩惠,而是由于他们维护自己的利益。我们并不要求他们大发慈悲,而是向他们的利己主义去申诉,所以我们永不向他们申说我们自己的需求,而只是讲他们的利益”“把我所需要的东西给我,那你也能得到你所需要的东西”精彩,真是精彩。
在斯密的学说里,最合适的经济应该是完全自由竞争的经济,劳动、资本和商品可以在行业之间、地区之间自由流动,参与经济生活的个人受经济利害关系的制约,且又比任何他人或政府更了解他本人所从事的经营的情况,能够作出最为明智的决策,找到资本最有利的用途。虽然这样的经济人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但他们的行为却是不可避免地促进社会利益,并且要比那些有心要增进社会利益的人做得更好。其间有一只“无形的手”在管理经济,使之井然有序。任何干预,特别是那些自称有权干预的人的干预,只会损害经济,根本不要指望这会增进国家财富。国家只需在私人不能办或不愿办,而又有利于社会集体利益、长远利益的方面发挥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各自独立地阐述了类似的边际主义学说向古典经济学发起了攻击。“边际主义”,一方面是指边际效用论。所谓边际效用,就是指最后一单位产品的效用,或称之为“最后程度的效用”;另一方面,“边际主义”又是一种边际分析工具,认为经济现象可以较好地用边际方法得到解释。在边际主义学者那里,经济学被看做是研究资源分配以满足人类欲望的学说。从年到年,可以称得上是边际主义称雄的时代。
古典经济学坚持劳动价值论,认为物品的价值由凝结在物品中的劳动决定。而边际主义者则信奉边际效用价值论,以人对物的主观效用感觉来论定商品的价值,并且随着物品或服务数量的增加,一定点上的效用程度会减少甚至有些情况下还会产生负效用。因此有人将边际学说成为新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主要在生产领域耕耘,所以在劳动价值、生产成本、资本再生产和分配诸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却忽视了有效需求的分析,忽视了消费者的存在,可以说,分析的只是生产者主权,一切似乎是由生产者说了算。新古典经济学把视野拓宽到了有效需求领域,开始从消费者选择的角度分析经济现象和资源,根据消费者选择的最优化配置,分析资源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利用效率。消费者的主观评价成为新经济学的主要课题,生产者主权已转变为所谓消费者主权。
边际主义经济学家尽管声称与古典经济学家有多大的不同,但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承袭了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传统。两者得出共同结论:市场经济最有效率。一国的资源是一定的,是稀缺的。最有效率的经济,是那种能使稀缺资源得到最充分运用的经济,或能产生最大效用的经济。消费者最知道商品和服务的效用的大小,生产者最知道消费者需要,而市场经济是“消费者主权”经济,是生产者自主生产的经济,是把生产者和消费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经济,因此,它必然是最有效率的经济。
凯恩斯革命
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检验,放任经济自由的市场经济在西方国家已经深入人心并得到贯彻实施。这确实使西方世界快速发展起来,创造出了比以往任何时期的总和还要大的生产力。不过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出现,也是西方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客观事实,尤其是年到年爆发的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使人们开始反思这种放任自由经济的缺陷。年剑桥大学一个名叫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人,发表了一本名叫《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书。该书已出版,立即轰动了经济学界。
在传统经济学的视野里,越是节约或节欲,储蓄就越多,储蓄就是投资,因而投资也越多,从而生产扩大,经济繁荣。凯恩斯给予它以致命性的一击:国民收入不用于消费便一定用于储蓄,而储蓄一定会用于投资?如果确实这样,当然没有什么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但问题是由于生产过剩的危机存在,确实存在有效需求的不足。
凯恩斯分析到,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就是说把增加的收入的较少部分用于生活消费,较多的部分则储存起来。当然,如果随收入增加的储蓄能全部转化为投资,那么人们的收入虽然在生活中没有被花费掉,但还是在生产消费中被花费掉了。但由于人们预期资本资产的未来边际收益会下降,而资本的供给价格却因为投资需求的增加而有上涨的趋势,导致资本边际效率的下降,也会造成生产消费的不足。此外,考虑到持有货币可以或可能带来种种好处,人们对收入中的一部分愿意用现金的形式留在手中,而不是全部花在生活消费或储蓄投资上。以上三个因素联合导致消费不足或有效需求不足。
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经济萧条,凯恩斯在《通论》里开出了一剂处方:由国家出面增加消费开支和增加货币发行。被后来的凯恩斯主义者发展为调节宏观经济的两大政策,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货币两大政策的特征,总的来说是“逆风向”行事。有效需求过热,就让它降温,过冷,就加以刺激,所以又被称为“逆向调节经济”的政策。比如,若要更好地刺激总需求增长,可以把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与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同时使用。相反,若需要急剧收缩总需求,则可以把减少货币供给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与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出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同时使用。再者,若既要刺激总需求,而同时又要避免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可以讲紧缩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配合使用。最后,若要既降低利息率以增加投资,但又要减少政府支出、稳定物价,则可以把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搭配使用。
总之,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最大化。市场自发势力的“看不见的手”依然起作用,但“看得见的脚(即国家的作用)”已介入其间,由它来调节社会总的发展方向。
从年到年,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这是一个充分认识国家作用的时代,无论是从反危机的需要考虑,还是从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经济最大化均衡的需要考虑,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凯恩斯主义得到了经济学界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诸子百家
二战以后,美国立即实行凯恩斯主义的调节经济的办法,西欧和日本相继效尤,接着出现的便是西方世界的繁荣。人们会很自然地吧西方世界战后的繁荣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联系起来,事实好像已经证明,凯恩斯开出的医治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痼疾的处方发挥了效力。从实际情况来看,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西方世界患了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并发症”。就是说,凯恩斯主义政策实施一段时间后,虽然产值在一定时期内刺激起来了,但后来就不起作用了,原本的根本性问题仍然存在。于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新自由主义以芝加哥大学为阵地迅速兴起。
米尔顿·弗里德曼是新自由主义者中最突出的代表。与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货币主义学说,是这一时期最了不起的自由主义学说。另外,人力资本论、产权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理论这三种学说从不同的角度给货币主义以理论上的论证和支持,它们结合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阵营。货币主义是该阵营的旗手和核心。
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兴起给我们的启示是,经济自由真的是通向繁荣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从此,以美国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为特征,经济学开始了一个新时代:一个群雄竞争的时代,一个学派林立,诸子百家的时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纵观西方整个经济发展史,可以为我国发展经济提供经验借鉴以少走弯路。目前,我国的生产力仍旧相对落后,现在的国际环境比德国李斯特时期要严峻得多,中国面临的挑战也要严重得多。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要有比李斯特更为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来培育我们国家的生产力,任何犹豫和漫不经心,任何贪图一时财富或GDP总量而不顾长远后果的行为,必然会给我国经济长期发展带来更大的困难。“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知道要重要到多少倍。”
赞赏
长按鐧界櫆椋庤兘涓嶈兘娌诲ソ鍖椾含閭e鍖婚櫌娌荤枟鐧界櫆椋庡ソ鍟?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seluosi.com/ljzz/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