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与价格

一节课讲透利率决定理论,炳哥教学法学会


一节课讲透利率决定理论

课程目标:

1.掌握看书方法。

2.掌握答题技巧。

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利率水平是怎样决定的,有哪些因素会使它发生变化,是金融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第一讲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

马克思对利率决定的分析是以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为起点的。马克思认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出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利息的这种质的规定性决定了它的量的规定性,即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马克思认为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所以利润本身就成为利息的最高界限,否则归执行职能的资本家的部分就会等于零,这样平均利润率构成了利率的最高界限。

利息率的最低界限,从理论上说是难以确定的,它取决于职能资本家与借贷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但不管怎样一般不会等于零,否则借贷资本家就不会把资本贷出。利率的变化范围一般总是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但也并不排除利率超出平均利润率或事实上成为负数的可能。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在平均利润率与零之间,利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率;二是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进行分配的比例。这一比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借贷双方的供求关系及其竞争,一般来说,供大于求时利率下降;供不应求时利率上升。

此外,法律、习惯等也有较大作用。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对于说明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利率决定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第二讲古典学派利率决定理论

古典学派利率决定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储蓄和投资共同决定的,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向右下方倾斜的投资曲线和向右上方倾斜的储蓄曲线确定均衡的利率水平,如图1-1所示:

图1-1古典学派利率决定理论

对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的解释:

庞巴维克的观点——利息的产生和利率的高低都取决于人们对于等量的同一商品在现在和将来的两个不同时间内主观评价的差异,即“现在财货”价值和“未来财货”价值之间的“时差”。

正是因为人们在价值上偏重“现在财货”,所以,“现在财货”和“未来财货”相交换时,为了保证交换的等价性,债务人必须给贷款人以“时差”的补偿,该“补偿”即利息。

所以,从本质上讲,利息是资金时间价值的补偿或是延期消费的补偿。人们在价值上偏重“现在财货”的原因:现在和将来在心理和实际上的差别;人们对未来估计不足;“现在财货”具有生产力,能生产出更多“未来财货”。

阿尔弗莱德·马歇尔,运用供求均衡原理来解释利率的决定,认为利息率是资本需求与资本供给达到均衡时的价格。资本的需求取决于资本的生产力,资本的供给取决于抑制现在消费而对未来享受的“等待”。利息率就是由资本的供求双方共同决定。

欧文·费雪,在庞巴维克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供求两方面来分析利息的形成。他认为,利息的产生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心理因素:人们偏重现在的消费,即“人性不耐”,它决定了资本的供应。客观因素:投资机会的存在,它决定了资本的需求。综上,这两大因素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利率水平。

总结:西方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利率既然决定于资本的供给和需求,那么二者的均衡就决定了均衡的利率水平。资本的供给来源于“时间偏好”、“节欲”、“等待”所决定的储蓄;同时,资本的供给——储蓄为利息率的增函数。

利息率越高,储蓄的报酬越多,储蓄越多;反之则减少。资本的需求取决于资本边际生产力,只有当它大于利息率时,才会有净投资。在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一定的情况下,利息率越高,投资越少;反之则越多。故投资是利息率得减函数。

第三讲凯恩斯利率决定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决定的,而是由货币的供给量和对货币的需求量所决定的。凯恩斯认为,货币的实际供给量(用表示)一般由中央银行加以控制,是一个外生变量,因此,需要分析的主要是货币的需求。

一、流动性偏好理论

对货币的需求,又称“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货币需求动机分为以下三种:

1.交易动机

交易动机是指个人和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而持有货币的动机。由于收入与支出有时滞,所以人们需要持有一部分货币在手中。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从而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

2.谨慎动机(预防性动机)

谨慎动机是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从全社会来看,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

3.投机动机

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债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投机动机所产生的货币需求量与利率成反比,

可以表示为:

二、货币需求函数

对货币的总需求是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对货币的总需求函数可描述为:

上式的经济含义是:当收入水平给定时,实际货币需求量是利率的减函数。

货币需求函数可用图1-2来表示。它起初向右下方倾斜,表示货币的货币需求量随利率下降而增加,最后为水平状,表示陷入“流动偏好陷阱”。

图1-2货币需求函数

三、流动偏好陷阱

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

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此时,货币政策无效。

流动性陷阱[复旦大学金融专硕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专硕研]

答: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

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四、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1.货币供给量

流动性偏好理论假设中央银行选择了一个固定的货币供给,在此模型中,价格水平P也是固定的(短期),所以实际货币余额供给M/P固定,因此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随着货币供给增加不断向右平移;反之,则向左平移。

2.货币供求均衡

如图1-3所示,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了均衡的短期利率水平。

图1-3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均衡

第四讲可贷资金理论的利率决定理论

可贷资金理论由英国的罗伯逊和瑞典的俄林倡导。他们一方面反对古典学派对货币因素的忽视而将利率的决定仅限于实际因素;另一方面又批评凯恩斯只强调货币供求而完全否定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的观点。该理论认为,利率由可贷资金需求和可贷资金供给共同决定。

按照可贷资金论,借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用公式表示,有:

图1-4可贷资金的利率决定

可贷资金理论从流量的角度研究借贷资金的供求和利率的决定,可以直接用于金融市场的利率分析。特别是资金流量分析方法及资金流量统计建立之后,用可贷资金理论对利率决定做实证研究和预测分析,有其实用价值。

利率是金融学中核心变量之一,关于利率的决定理论有很多。其中,可贷资金理论试图完善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和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

(1)请比较可贷资金理论与储蓄投资理论和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异同。

(2)具体说明可贷资金理论相对于另外两种理论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完善和补充。

(3)尽管各种利率决定理论强调利率的不同决定因素,但是现代宏观经济运行中各国均强调中央银行对利率的决定(或者说影响)机制的重要性。请阐明中央银行影响利率的途径和机制,并说明这利率决定机制与已有理论是否存在联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硕研]

答:(1)三个理论都是从供求关系来解释利率的决定,但不同学派对供求关系有不同的解释。不同之处在于:

古典学派强调资本供求对利率的决定作用,认为在实物经济中,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利息是资本的价格。利率的高低由资本供给即储蓄水平和资本需求即投资水平决定。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均衡利率取决于投资流量和储蓄流量的均衡。由于古典利率理论强调实际因素而非货币因素决定利率,同时该理论还是一种流量和长期分析,所以该理论又被称为长期实际利率理论。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强调由货币供求决定利率。他认为利息是人们放弃流动性取得的报酬,而不是储蓄的报酬,因此利息是货币现象。凯恩斯认为,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决定的,而是由货币的供给量和对货币的需求量所决定的。

在货币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利率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并随着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下降。凯恩斯把理论看成是货币现象,认为利率与实际经济变量无关。同事,他对利率的分析还是一种存量分析,因此该理论又被称为短期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理论是上述两种理论的综合,研究长期实际经济因素(储蓄、投资流量)和短期货币因素(货币供求流量)对利率的决定,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来决定的。

其中,可贷资金供给包括:储蓄和短期新增货币供给量;可贷资金需求包括:投资和因人们投机动机而发生的货币需求量。由此可见,可贷资金理论与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的区别在于,可贷资金理论注重流量和货币供求的变化量的分析,并强调了长期实际经济变量对利率的决定作用。但是,可贷资金理论与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之间并不矛盾,流动偏好理论中货币供求构成了可贷资金理论的一部分。

(2)可贷资金理论在利率决定问题上,一方面肯定古典理论决定理论认为实物因素对利率影响的基本观点,但是也批评其完全忽略货币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肯定凯恩斯认为货币因素对利率决定影响的基本观点,同时也批评其完全否定实物因素作用的缺陷。

总的来说,可贷资金理论综合考虑了实物因素和货币因素对利率决定的影响,将社会经济的实体经济层面和虚拟经济层面有机结合起来,合理的解释了利率的决定过程。

(3)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影响利率的途径和机制主要有:

①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等;

②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和利率的浮动范围;

③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这三点可与可贷资金理论相印证,中央银行通过上述措施可以直接影响资金的供应价格。若可贷资金的需求不变,则可贷资金的供给减少会造成资金供给价格(利率)的提高,可贷资金的供给增加会造成资金供给价格(利率)的下降。

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整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利率。

中央银行通过买卖国债可以影响国债的价格,利率(国债到期收益率)也会相应作出调整。虽然这是一个间接影响过程,但是由于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很强,因此利率的调整会非常迅速。这项操作与凯恩斯的利率决定论相印证,人们由于投机动机对国债产生需求,当国债价格变化,利率也会随之变化。

相比较而言,实际利率理论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措施之间的联系则不那么紧密。这是因为实际利率理论虽然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但是仅以储蓄、投资分析利率过于片面,忽略了货币因素的影响。

第五讲IS=LM模型

IS=LM模型主要用来研究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均衡产出的确定,不过也可以用来研究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均衡利率的确定。

一、IS曲线

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对应的总支出可表示为:

二、LM曲线

三、IS-LM模型

将IS曲线与LM曲线结合起来,即IS-LM模型,两条曲线的交点即表示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

图1-5模型中IS-LM的均衡

IS-LM模型是研究短期价格固定时的经济均衡,分析在短期是什么引起了经济波动以及采取怎样的政策稳定经济。

在IS-LM模型中,物价水平下降将使均衡利率水平()。[上海财经大学金融专硕研]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无法确定

A

物价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

年前报班优惠福利!

年前购买所有21课程均可享受优惠购课,至尊班优惠元,弟子班优惠元,定向班班优惠元.......

年前囤课囤到就是赚到,现在购课还可送海量学习资料!

四款班型总一个适合你

年我们即将对课程进行全新升级

如果你想从百万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

那就快来跟着炳哥一起学习把!

扫码添加下方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需要多少钱
北京中科忽悠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seluosi.com/ljzz/507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