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利息与价格 > 利息与价格作者 > 经济学家们和他们的贡献
当前位置: 利息与价格 > 利息与价格作者 > 经济学家们和他们的贡献
——————钻石与水的悖论——————
亚当·斯密的疑问: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可用它能交换到的货物却非常有限,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相反,钻石没有什么使用价值,却经常可以交换到大量的其他商品。
卡尔·门格尔的回答:虽然水是生命之源,但其供应量大,因此边际效用很低,价格也相应较低。相反,对人类的存在而言,钻石无关紧要,但供应稀少,因此其边际效用和价格较高。
门格尔的解释:影响价格的因素并不是水的整体使用价值,而是单位水的使用价值——不是总效用而是边际效用。如果在一个即将渴死的人面前放一些钻石和1瓶水,她肯定会选择那瓶水,此时水的效用大于钻石的效用。如果有人有7瓶水,那么其中任何一瓶水的价值都要比他只有1瓶水时的价值低。虽然水的使用价值更大,但钻石的货币价值要远高于水。
——————画外音——————
CoMe每次看到上面这段思想的火花碰撞,除了崇拜还是崇拜,这可能就是经济学的魅力所在吧,在一个框架内解释了事物的本质,也许还不是,但是至今还没有办法去推翻。不能被反驳或者被推翻的“真理”都不能叫真理,所以CoMe相信肯定有人能进一步接近真理,打破CoMe的认知局限。
对CoMe而言,经济学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CoMe接触它已经很多年了,陌生是因为我还在门外,为什么?因为不懂这些经济学家们的背景和思想,所以又翻了翻《经济思想史》,经济思想史其本质是经济学家们思想的进化和分化的演进过程,常读常新,我也不知道我读到的这些东西用在了什么地方,又或者我确实没用过,所以忘了,这都不重要,权当加深印象了。所以今天CoMe打算梳理一遍经济学家们和他们的贡献。
用经济学来解释我们目前的社会具有强的局限性,是远远不能够的。但是我们必须相信经济学家们都是制定决策的核心人物,而这些决策又决定着我们的积蓄何去何从,决定着我们的退休金的水平,决定着我们的老板的生意前景,甚至决定着政府的命运,影响着公司的股票,影响着政府债券的购入或者抛售,影响着货币的流通等,所以从以上来看,经济学是一门极具影响力的社会科学。
但是经济学家们的思想并不是统一的,甚至有悖常理(其实CoMe非常羡慕那些脑洞非常大的人,也愿意去听一些有悖常理的思想,因为我们的大脑被太多的常规所左右,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听一些毫无新意的观点),所以CoMe会分领域的介绍一些经济学家。
——————古典学派以前——————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哲学与经济学领域,第一位研究经济行为的思想家,主要作品《政治学》:关于“获取”的艺术,有一种是自然的获取,是为了维持家庭的基本生活所需.....还有一种“获取”,一般叫做“赚钱”,这样叫是对的,这种行为其实意味着财富和权力不受任何限制。
圣托马斯·阿奎那(-年),伦理学与经济学领域,研究货币、价格和贸易的伦理哲学家,主要作品《神学大全》,他赋予了经济分析以道德层面的含义,强调道德的高尚重于简单的赚钱行为。
伊本·赫勒敦(-年),中世纪实利主义者,被尊为古典主义政治经济学先驱,主要著作《历史学导论》,他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和伦理学结合了起来。
托马斯·孟(-年),重商主义的倡导者,知名著作《论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孟提倡将对外贸易出超——出口额大于进口额——作为国际积累财富的手段。
约翰·洛克(-年),发展个人财产积累理论,致力于研究财产积累和资本积累理论,主要著作《政府论》,洛克认为:上帝赋予了人类平等的财产权,也赋予了人理性,让人运用理性。结论:人自身的劳动以及由自己的双手创造的劳动果实归自己所有。
G.L.S沙克尔指出:在自然科学中,有所见才有所思;在经济学中,则是有所思才有所见。我们如何理解在社会中看到的各种经济行为,如何真正地领会他们,实际上取决于别人对此是怎么想的,以及怎么描述的,别人的想法在此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也许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
大卫·休谟(-年),发展物价-现金流动机制,批判重商主义者有关与国际贸易的观点。著作《政治对话录》,他批判了重商主义者主张硬货币——金银——的积累是决定国家财富的关键因素的观点,认为:衡量财富的标准是劳动力储备以及商品和服务的生产量。
——————古典经济学——————
威廉·配第(-年),提出剩余价值的概念,为古典政治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著作《政治算术》。配第认为生产是一个可循环而且能够产生剩余价值的过程,而剩余价值又是经济繁荣的关键所在。
理查德·康替龙(-年),发展了农业经济理论,和配第一样,他认为流通重于生产,一直排斥重商主义。主要著作《商业性质概论》。
弗朗西斯·魁奈(-年),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其重心是通过自然和自然法则来解释经济活动,其《经济表》是投入——产出模型的早期版本。该学派认为国家财富的积累应该依靠生产而不是推崇金银等财富的积累,并且他们还认为产出只能来自于农业,而不是制成品。
亚当·斯密(-年),经济学之父,被尊称为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创立人,名著《国富论》、《道德情操论》,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财富与金银无关,与劳动力及其生产能力息息相关;劳动分工与专业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财富的产生。所以他坚持推行自由的国际贸易。
托马斯·马尔萨斯(-年),因其人口增长与贫困的理论而闻名,首次强调过度生产和总需求无法满足会导致一系列经济问题。代表作《人口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实际应用》。他认为:除非人口增长得到控制,否则贫穷永远不可能被消灭.....也许对个人来说生活很艰辛,但是有依赖性的贫困应该被看作是不道德的。
大卫·李嘉图(-),对自由贸易和地租的相关理论作了突出贡献,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认为:资本家的利益与全社会的利益大致一致,因此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只要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不变,实际工资的增长就不会对商品的价值产生影响;利润是由生产力最弱的土地(免收地租的土地)决定的;利润的降低是农业生产被迫扩展到贫瘠土地的结果。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年),主攻人道主义经济学领域,提出了动态社会经济学;著有世界上第一本政治经济学教材——《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穆勒的主要观点:社会不停向前发展;利润下降会导致经济停滞不前。他区分了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的特点,分配是人类制度的历史产物,受社会习俗和法律的约束。
卡尔·马克思(-年),《资本论》的作者,并与恩格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资本是没有生命的劳动力,像吸血鬼一样靠压榨有生命的劳动力维持存在。资本越多,被其压榨的劳动力也就越多”——《资本论》
——————新古典经济学——————
皮埃洛·斯拉法(-年),新李嘉图学派的奠基人,认为经济活动可以使古典学派的思想复兴。著作《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用商品生产商品》。他的著作不仅解决了古典价值理论问题,还对边际分配理论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评论。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年),引入局部均衡分析和自由竞争理论,虽然他不是第一个发现供求曲线提出供求决定价格和数量的学者,但是仍是供求理论的奠基人,该理论认为:供求决定价格。著作《经济学原理》。
W.斯坦利·杰文斯(-年),边际主义代表人,引入边际效用价值理论,皇家学会成员。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理论》。杰文斯认为:效用是消费者感受到的主观满足感,而不是物品的客观性质。
里昂·瓦尔拉斯(-年),第一个运用数学方法研究一般均衡的经济学家,所以一般均衡又叫瓦尔拉斯均衡。在《纯粹经济学要义》中提出一个可以解决众多市场相互依赖关系的举措,核心是“喊价”和“探索”。但是现实经济体系中不存在“拍卖师”,所以价格的确定机制也不会如此完美,所以他的观点多少有点不切实际。
卡尔·门格尔(-年),新古典政治经学的奠基人之一,奥地利学派的先驱。代表作《经济学原理》,门格尔价值理论的核心是对“效用”一词的理解,即效用也可以称为对消费品的满意度。解释一开始CoMe就给出的“钻石与水的悖论”。
克努特·维克赛尔(-年),提出积累过程理论,发展了利率的新理论,促进了斯德哥尔摩学派的创立。17岁进入乌普萨拉大学,两年获得数学学位。年被授予隆德大学教授职位。他的积累过程理论主要是解释了自然利率(资本实际回报率)与市场利率(银行贷款利率)之间的区别。
欧文·费雪(-年),创立了货币数量理论,发展了债务紧缩理论,著作《货币的购买力》、《大萧条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费雪向世人展示了一个自相矛盾的过程:为了还债而削减成本会增加实际债务的价值,但是可以利用增加货币供应量导致的通货膨胀,来根治债务的通货紧缩。价格上升可以缩减实际债务的价值,终止债务通缩的恶性循环,以缓解经济活动的压力。
约翰·希克斯(-年),从福利经济学角度创立了补偿理论、截面分析和IS-LM模型。代表作《价值与资本》。他开创了受益人负担原则,认为只要受益方能够在保持良好状况的基础上补偿损失,那么任何经济变迁都是有益的。但是斯克斯在IS-LM模型中忽略了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进行调节时的时间不一致性,即忽略了时间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因此他签名的时候将J.R.(约翰·理查德·希克斯)改为John(约翰·希克斯),表示同先前的自己划清界限(学者都挺任性、挺好玩的,用一些仪式上的方法说划清界限就划清界限,^
^)。保罗·萨缪尔森(-),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升了数学研究的水平,涉足众多经济学理论领域的研究。著作《经济学》,如果CoMe没有记错,应该都更新到第19版了。提出著名的“凯恩斯交叉”
弥尔顿·弗里德曼(-年),年获得诺贝尔奖,货币主义理论的拥护者。他们认为金融和货币政策会有助于促进全面就业和抑制通胀,货币扩张政策可能会导致通胀,而财政扩张政策则会完全抵消个人消费的缩减……从长远来看,货币无法影响实质产出的水平,而且进一步的货币扩张可能会导致通胀。著作《自由选择》、《资本主义与自由》。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年),奥地利学派的领袖,他以维护自由民主制度和自由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观点而闻名,他与米塞斯认为自由市场可以创造更好的效果,断言政府干预无几乎外例外地使问题更加恶化。代表作《通往奴役之路》。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年),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引领着凯恩斯主义理论和政策革命,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唐·帕廷金(-年),新古典综合派,主攻货币理论。其核心理论是:只要保持报酬、价格和利率的灵活性,从长远来看,经济可以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但是在政策层面,则更倾向与凯恩斯主义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即不期待市场的自我调节,理论和政策上的自我矛盾是新古典综合学派的通病。代表作《货币、利率和价格》。
简·罗宾逊(-年),为不完全竞争理论奠定基础,推广了凯恩斯的《通论》,编著《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代表作《资本积累论》。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年获得诺贝尔奖。创立了缺损数据理论,提出竞争市场的不完全信息理论,即信息不对称,经典著作《公共部门经济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信息化经济学”。是CoMe目前研究领域最相关的学者之一。
阿巴·勒纳(-年),主要贡献在“功能财政论”,创立了被称作“第三条道路”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他相信市场的能力并笃信民主社会主义。代表作《货币是国家的产物》。
尼古拉斯·卡尔多(-年),提出循环累积因果及内生货币,主要贡献在于对货币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在《货币主义之患》中,他提出了货币需求量应该由中央银行控制、由市场力量来决定的观点。
詹姆斯·布坎南(-),年获得诺贝尔奖,被尊称为“公共选择理论之父”。他认为合理的个人利己行为并不属于经济学的范畴,利己行为在公共领域是可以得到认同的。并认为政府靠借贷来填补赤字的行为无异于和个人争抢可贷资金,在无形之中排挤了个人支出,抬高了利率,即政府投资的“挤出效应”。代表作品《成本与选择:一个经济理论的探讨》。
罗伯特·埃斯纳(-年),杰出贡献领域: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核算。作者认为财政赤字的重要性在于对个人支出的影响;扩大财政赤字和增加国债有利于缓解指出不足引起的经济萎缩。他建议政府应该进行资本核算,工商企业、各州县及地方政府应该将现行支出和资本支出区分开来。著作《被误解的经济》。
艾伦·格林斯潘(-),专注于中央银行业务,是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拥护者。-年期间担任美联储主席。解决的著名事件“黑色星期一”股市大崩盘。代表作《动荡的世界》。
埃德蒙·S.菲尔普斯(-),年获得诺贝尔奖,发展了经济增长率理论。他以“微观——宏观”的研究方法为主,研究失业、物价稳定、货币理论、期望价值及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等诸多领域,被誉为“全能经济学家”。代表作《令人满意的工作》。
保罗·克鲁格曼(-),主要贡献集中在国际经济方面,尤其是国际贸易。聚集经济是克鲁格曼理论设计的研究领域之一,指的是人口和经济活动在地域上的集中,聚集的根本原因是不断提高的回报率,而这也意味着不完全竞争的存在。代表作《期望减少的年代》、《亚洲奇迹之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
——————历史学派和制度学派经济学——————
古斯塔夫·冯·施穆勒(-年),德国新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其主张在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过程中,强调历史背景和历史体系的重要性。运用历史的统计方法。代表作《一般国民经济研究》。他确信应该把经济学理论纳入到制度分析中去,因为制度约束人的行为。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克纳普(-年),提出了查特注意货币理论。他提议根本没有必要有一个统一的金属标准,即认为购买商品根本不需要有固定价值的货币。相反,货币可以用纸币(现代货币或固定货币)来代替。代表作《经济生活的秩序》。
罗伯特·L.海尔布隆纳(-),世界哲学领域学者,在经济学理论中纳入历史的观点。畅销书《俗世哲人》,蕴含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永恒不变的运动过程,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运行轨道与资本主义经济所处的更为广阔的社会政治背景密不可分,而历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行为倾向性的变化又决定并决定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的变化。
彼得·格鲁帕特金(-年),形成了一整套无政府共产主义的理论,把无政府主义看成是反对资本主义政权和制度的阶级斗争的产物,其著作有《现代科学与无政府主义》、《互助:进化的因素》。他的很多政治思想都是从人类和动物进化的研究中得出的。
托儿斯坦·凡勃伦(-年),美国制度学派代表人物,美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效率增进运动的领导人物。在他的《有闲阶级论》中指出金钱竞争或与金钱相关的竞争在消费行为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最为瞩目的成就是他首次将商业和工业进行了区分,并出版《企业论》,他指出一切商业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攫取金钱、赚取利润,而工业活动同时还要白癜风早期治疗复方木尼孜其颗粒用法具体是怎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seluosi.com/ljzz/2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