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并不像扁桃体那样,是可以单独摘除的东西,而是像心跳一下,是有机体的核心。
——约瑟夫·熊彼特
读经济周期研究史,我感受到经济学家的有趣、执着、跨界,他们是一群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的个性,他们的研究思路可以丰富我们对经济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提升我们对经济知识认识的深度,找到经济学发展的脉络,而不是经济学知识的骨架!事实上,很多经济学家都是跨界高手,从哲学家、伦理学家、数学家、银行家、医生等中来,可谓博采众长,本文是承接上节的内容,按照时间人物进行整理。
詹姆斯·穆勒,一个卓越而又无私的老师,19世纪英国著名的功利主义经济学家、功利主义理论学家和功劳主义教育思想家。从他和李嘉图之间的友谊,我们看到一个天才学生在老师的鼓励、督促和指导下成为一流经济学家的过程,而自己也从老师变成了学生的信徒。更重要的是他培养了他的神童儿子约翰·穆勒,当然,与其说约翰是神童,不如说是他老爹培养的结果。实际上,天才经济学家约翰·穆勒在13岁帮助父亲完成了《政治经济学要义》,23-24岁完成《政治经济学若干未解决的问题》,其中对萨伊定律进行了分析,认为当普遍信心的转变能够引发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年,他在《纸币和商业困境》的论文中对经济萧条问题进行分析,首次提到“竞争性投资”的概念,并对经济周期现象进行经济理论性分析。
卡尔·马克思,一个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激进批评家,终生目标是要解析资本主义经济是不公平的,存在着系统性缺陷,最终将被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制度所替代。他是最早尝试从系统性视角构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萧条的学者。一部《资本论》横空出世,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进行深刻的逻辑性解释:(1)技术进步会经常创造经济的繁荣;(2)技术进步的效应导致资本家使用更多机器设备而减少工人;(3)只有劳动创造价值,但是工人和资本的比例下降,利润率不足,导致需求不足。可以说,《资本论》绝对是一部系统性学说,对后来世界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指导意义,但是在激励每个人去奋斗,去创造价值方面,西方经济学更胜一筹。
克莱门特·朱格拉,第一个提出经济周期概念的人,之前的经济学家都是用“危机”来表述给问题。朱格拉认识到经常性的经济危机并不是一些简单的相互独立事件,而是经济组织内在不稳定性,周期性重复发作的体现。他提出“萧条的唯一原因是繁荣!”,认为经济周期按照每10年出现一次,被后来者成为“固定投资周期”。他之后的经济学家很少说自己是研究“危机”,而是研究“经济周期”。正如熊皮特后来所说:他发现了新大陆,而在此之前,有些人指数发现了大陆附件的一些岛屿。
洛桑大学的里昂·瓦尔拉斯,一位工程师,使用数学和工程学思维完成了《纯粹经济学要义》,构建了一般均衡理论,即所有市场参与人的活动加总起来形成一种均衡状态。维佛雷多·帕累托,作为瓦尔拉斯的接班人,对一般均衡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完善。经济学家常说的“帕累托最优”也是出自该老兄之手。埃奇沃思针对经济学中理性人效用最大化,提出了“快乐原子”的概念。
西蒙·纽科姆,一个数学家,天文学家,提出了交易方程:MV=PQ;该公式是货币数量论的核心,是许多理论的参照基点。威廉·杰文斯,又一个对经济周期研究比较深入的经济学家,提出经济周期与太阳黑子的关系,这一结论被后来许多经济学家进行嘲笑。然而,实际上,关于太阳黑子与经济周期关系的研究是具有学术和时代意义的,尤其是提出了一个学术分析方法。现在所说的“太阳黑子”效应是指一种状态,其自身对经济并不产生影响,但可以改变人们的预期,间接影响经济变化。
阿尔佛雷德·马歇尔,是他那个时代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是剑桥大学伦理学教授,擅长数学。他的兴趣广泛,读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和李嘉图的著作,然而,他读书有一个特征,就是一边读,一边将重要的概念转换成数学公式,并经过反复打磨,完成了《经济学原理》。在该书中对经济周期也进行了讨论。马歇尔在用自己的研究路径研究经济学时,也遭遇了以前许多并不正确的假设的羁绊,例如,对萨伊定律的简化等。
克努特·维克赛尔,瑞典经济学家,他有很多个第一,首先他说最早从实体和金融的“二分法”视角研究经济周期问题的。在《利息与价格》一书中提出“自然利率”和“实际利率”,它们至今是很多经济理论的一块基石。他致力于“金融世界”和“实体世界”之间找到一座“由此达彼”的桥梁,而利率就是这座桥梁。他是经济周期和信用周期的开拓者,凯恩斯对其进行了继承和发展。约翰·霍布森,是最早提出“需求不足”是经济周期问题的关键,并对其进行了解释,然而,他没有形成经济学系统分析框架。乌克兰经济学家引入“滞后期”的概念,认为收入与消费存在滞后期,投资和储蓄也存在滞后期。他是个马克思主义者,采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对经济周期进行分析,提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不断循环。阿瑟·斯皮索夫是一位专门研究经济周期的德国教授,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周期的触发器。
古斯塔夫·卡塞尔,一个瑞典教授,他对投资和储蓄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高利率是导致经济衰退的关键因素。其逻辑是:新技术——经济繁荣——自由资本(S)不断转换固定资本(I)——一个时刻,投资大于储蓄,出现储蓄不足——投资不足导致实际利率上升——提高实际利率会改变商业项目的盈亏平衡点。——突然间,一些企业家停止投资,经济进行衰退。瓦蒂尔·卡钦斯和威廉·福斯特提出“消费不足”的概念。
心理因素驱动的周期理论——穆勒和庇古,不同于其它经济学家,他们是从人的情感因素入手,认为经济周期与真实因素、心理因素以及自主的经济因素有关系。庇古是马歇尔的接班人,和另一位天才经济学是同事。他认为乐观主义的错误造成了随后悲观主义错误。
约翰·M·克拉克提出了一个经济周期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加速”概念。虽然,那个时代有很多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但是在经济周期研究领域,丹尼斯·罗伯逊才是那个时代真正领袖人物。他对资本投资、实际利率、价格,货币供给和利率的关键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拉尔夫·乔治·霍特里——在伦敦城和英国财政部等地方工作,从“货币”的视角对经济周期进行研究,他认为经济周期是有两种不同的演变方式:(1)外部冲击,即某些外部因素造成经济波动,导致经济系统内部进行传到,但是初始冲击结束以后,经济系统的波动会减弱和消失。这种波动被称为真实经济周期(RBC)。(2)内在的货币不稳定性。他认为货币体系是具有不稳定性的特征,因为央行很难把握自然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
至此,从经济周期理论研究中,可以看到已经有很多现代经济学知识的影子。实际上,每个经济学家的研究都是他对当时经济现象观察的理解,随着这些知识的积累,经济学在等待,在呼唤一个天才来完成经济学系统的整理。实际上,每个集大成者都是站在大量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的,经济周期研究也是如此!在整理经济周期研究史的过程中,我发现知识的系统化是人类的偏好,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至于系统性的对错则有后人来进行重塑和颠覆了。
Romer
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
长按白癜风土方治疗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seluosi.com/ljzz/1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