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与价格

有妖气双性结合的可转债


白癜风外用药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50710/4653856.html

上市公司发股也好,发债也罢,本质上都是借钱。而对借入方来说,当然是利息越低越好,没有更好,不还本金最好。但这种游戏会有人玩吗?呵呵,可转债了解一下?

可转债,全称是可转换公司债券。既然是债券,当然会约定利息和还款时间,不过对可转债来说,在特定情况下,债券可以转换为股票,当债权变成股权,本金和利息自然也就不用还了。这就是可转债最特别的地方:既有债性,又有股性;既有保底收益,又有想象空间。可谓“妖气”十足。

可转债和其他债券一样,有一个确定的发行面值,也就是初始价格,比如元/张。不过可转债利率很低,一般也就1%-2%,这个融资成本对上市公司来说简直就是白PIAO,所以没有赖账的必要。投资者持有到期即可获得约定收益,如有“回售条款”,上市公司还会以发行面值加上应收利息提前购回可转债,所谓保底收益,指的就是这层意思。

显然,持有人不是奔着这1%的保底收益去的。在购买可转债时,上市公司会和投资者约定一个“转股价”,当公司股票达到这个价格时,投资者有权决定是否将债券换成股票。一旦转换完成,就不能再换回债券,债性消失股性出现,自此收益空间打开,上市公司也不再做任何兜底,持有人需要自负盈亏。

可转债价格示意

有没有可能公司股价始终达不到约定的转股价格呢?理论上有,如果这样,投资者就只能持有到期,取得约定的收益。不过从实践来看,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很小,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获准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通常经营情况都不差,否则无法获得审批,因此股票价格具备成长性;二是上市公司没有还钱意愿,而股权不需要刚性兑付,所以有推动股价上行的动力;三是万一股票上涨乏力,上市公司有权召开股东会议下调转股价,多少有点耍流氓内味儿。

在达到或超过转股价的时候,部分投资者会有意无意地选择继续持有债券。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有些上市公司会附加“强制赎回”条款,约定当股票价格连续若干个交易日高于转股价的一定比例(通常为转股价的%),就有权利买回投资者持有的债券。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如果不行使股票转换权,就失去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而只能拿到约定利息,这就等于是逼着持有人把债券转成股票,把债权人变成股东。

到这里相信你已经看出来了,种种骚操作目的只有一个:不—还—钱!

一旦可转债价格达到或超过转股价,在没有转成股票的情况下,这张债券本身也比以前更值钱了。比如:俨同学购买了A公司的可转债,初始价格为元/张,约定转股价为10元,也就是说当股价达到10元的时候,这张债券可以换成10股股票。当股价涨到15元时,在不行使转股权的情况下,这张债券的价格由元涨到了元,可见可转债本身也是具备一定投资价值的。

不过多数人持有可转债的目的还是为了转成股票,那为什么不直接买股票呢?还是可转债的特性决定的,牛市中股性可以赚更多钱,熊市中债性可以守住底线,这是单纯的股票和债券都无法做到的。

可转债的买卖跟股票类似,登录交易软件,输入相应代码即可,最小买卖单位为10张(沪市为1手),实行T+0交易制度,这就给参与首日打新的投资者提供了机会,不过其涨跌幅远超10%的限制,波动还是很大的。

可转债投资有三种方式获利:一是打新,过往经验来看,新债破发的概率极低,且首日往往涨幅可观,坚持多账户参与打新的策略赚钱效应比较稳定;二是只持有债券,等到价格达成转股价就卖出,属于对上市公司不想还钱思路的具体运用;三是购买可转债基金,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省心省力。

由于可转债一般规模不大,比较容易被大资金操作,导致价格异常波动,为了防范风险,两市交易所于近期先后发布了可转债实施细则和适当性管理通知,对上市首日和后续交易日的涨跌幅进行了限制,同时提高了参与门槛,强化了风险提示,对新近参与市场的投资者会有较大影响,不过这些都是出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善意举措,长远来看,可转债仍然是不错的权益类配置品种。

注: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齐俊杰看财经》、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seluosi.com/ljzz/1205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