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与价格

费雪与利息理论


费雪通过揭开利息之谜,实际上等于构建了一个资本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而这个思路恰恰是后来的货币理论和金融学的核心所在。要想读懂费雪,就必须读懂《利息理论》。事实上,在经济学家当中,总让人感觉费雪的名头有点虚。比如老师们在讲授经济学时,无论是微观动态模型,还是宏观动态模型,大多仅追溯至萨缪尔森,写一个贴现效用函数算是完成任务。要是画个几何图形来表达跨期选择,也仅仅是给出一阶条件。至于这个跨期选择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并没有特别的交代。估计经济金融类学生对费雪的印象大都停留在费雪效应或费雪方程式那儿,再深入一点,可能学过金融的人还知道有个费雪分离定理。实际上,教科书似乎应该在跨期选择章节标明费雪的贴现率更为妥当。没有费雪的《利息理论》,就没有跨期选择模型中的贴现率,自然就不可能有跨期效用函数。所以真正的源头还是费雪这儿。当然,费雪的书里也谈及了早期不同的利息理论,但与利息理论有关的贴现率,却是费雪第一次系统论述的。费雪通过揭开利息之谜,实际上等于构建了一个资本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而这个思路恰恰是后来的货币理论和金融学的核心所在。夏普、莫顿等凭借资产定价的杰出研究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可能都得归功于费雪。而宏观经济学家除了感激凯恩斯外,同样也得感激费雪,毕竟货币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板块,跨期选择是整个宏观经济模型的基础。所以,费雪是一个足以和凯恩斯媲美的经济学家。对比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费雪的《利息理论》逻辑更为清晰,层次分明,简洁干脆。《利息理论》分三大篇,共21章。第一篇相当于文献综述,对过去的利息理论进行梳理和评价,并把分析的切入点固定在利率而非利息上。这一点很关键,固定在利率上,就和相对价格对应起来,也就可以谈均衡问题了。这是费雪的聪明之处,过去总围绕利息问题打转,所以摸不到价格这个门。费雪既然摸到了门,也就可以建立一个有关金融市场的价格理论。在第二篇,费雪开始从逻辑上论证,利率为何是金融市场的均衡价格,以及这个价格又是如何决定的。第三篇是对第二篇思想逻辑的数学证明。因此,《利息理论》的核心在第二篇,而其中的第4章又是核心中的核心,第5—9章是对第4章的拓展表述。可能现在很多人觉得,定义一个金融市场的价格还不容易吗?那就错了。当时人们觉得金融产品就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存在,金融市场压根就多余。因为无论从劳动角度看,还是从效用角度看,金融产品都不能像冰箱、食品、衣服等消费品那样,凝结劳动时间,或给消费者带来主观满足,因而也就谈不上价值。当时很多经济学家认为,金融产品不过是虚拟的,金融部门是创造不了价值的,只是对价值重新转移和再分配而已。这种想法在当时盛行,皆因为当时的经济学仅仅







































北京好的白癜风医院地址
白癜风会传染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seluosi.com/ljnr/517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