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利息与价格 > 利息与价格目录 > 区块链丛书笔记二十一就业利息与货币
当前位置: 利息与价格 > 利息与价格目录 > 区块链丛书笔记二十一就业利息与货币
经验告诉我们,当黄金的埋藏深度适合开采时,那么世界的真实财富就迅速增加,但当可采的黄金很少时,那么财富或者停止不前,或者竟然下降。所以金矿对于文明十分重要,十分有贡献。正如进行战争,是政治家认为大量借贷支出的唯一正当用途,以采金为借口,在地上挖坑,是银行家认为不违反健全财政的唯一活动。金矿和战争对人类进步都有贡献,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
当一个人购买了一项投资品或资本财产时,实际上就是购买取得此组预期收益的权利。和投资的预期收益相对的,是为该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supplyprice)。所谓供给价格,并非实际在市场上购买该资产所付的市场价格,而是刚好足以诱使厂家增加该资产一个新单位所需的价格,所以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有时被称为该资产的重置成本
所以长期预期状态,是我们据此以作决策的,不仅要看哪种预测的或然性最大,也要视我们作这种预测的信心怎样。换言之,也要看我们自己认为自己所作预测的可靠性怎样。
所以有很多类投资,与其说是取决于职业企业家的真正预期,不如说是取决于股票价格。股票价格代表了证券市场的平均预期。
凡是对社会最有益的投资政策,也就是对私人最有利的投资政策。要打破时间势力,要减少我们对于未来的无知,所需要的智力较多;要仅仅设法先发制人,则所需要的智力较少。并且,人生有限,所以人性喜欢急功近利,对于立马致富的方法最感兴趣,而对遥远未来能够得到的好处,一般人都要大打折扣。
如果用借来的款项从事新投资,那么资本的边际效率表是表示借款者愿付的代价,而利率却表示贷款者所要求的代价。
资本的边际效率,并不取决于真正的专家的意见,而取决于市场上群众心理,同样,对于利率前途的预测,也取决于群众心理,既经决定以后,又影响灵活偏好;不过再加上一点,就是凡相信未来利率将比现在利率高的人,愿意保持现金;凡是相信未来利率将比现在利率高的,愿意用短期借款来购买较长期债券。市场价格取决于空头(bears)抛出与多头(bulls)吸进两者相等的地点。
公众的贮钱倾向所能做到的,只是决定一个利率,使得公众愿贮的数量刚好等于现有现款。利率和贮钱的关系向来被忽视,这或许是部分解释即为何利息常被看成是不消费的报酬,而实际上利息却是不贮钱的报酬。
古典理论和我都能接受,那就是如果收入不变,那么储蓄量和资本需求量两者,都随利率的改变而改变,目前利率所定的一点,一定是资本的需求曲线和储蓄曲线相交的那一点。
利息既然是市场上使用资本的代价,所以利息通常趋向于达到一个平衡点,使得该市场在该利率下对资本的总需求量,刚好等于在该利率下资本的总供给量。
上面三类动机(收入动机\商务动机\谨慎动机 )的强度,一部分要看当需要现款时,用暂时借款特别是透支等方法,取得现款的可靠性怎样,所付代价怎样而定。因为如果在实际需要现款时,可以没有困难地取得现款,那么实在没有必要为渡过一段时间,持有现款而不用。又这三动机的强度,也取决于所谓持有现金的相对成本。如果为了保持现款,而不能购买一项可以生利的资产,那么持有现款的成本增加,因而减弱持有一特定量现款的动机。但如果存款可以生息,或持有现款可以避免付费给银行,那么成本就会减低,动机就会加强。
货币需求中用于满足投机动机的,却往往随利率的改变而改变,两者的变动方式,可以用一条连续(con-tinuous)曲线来表示。而利率的改变,则又可以用长短期债票的价格变动来代表。
但在正常情况下,环境改变或预期改变,往往会使每个人所持有的货币量重新调整;因为事实上,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持有货币的原因不同,对新环境的认识和解释不同,所以每个人对新环境的看法和态度也不相同。所以现金持有一的再分配,往往和新平衡利率结伴而来。尽管这样,我们所着重的,是利率的改变,而不是现款的再分配;后者只是由于人和人之间有差别而偶然产生的现象,而主要的、基本的现象,则在上述最简单的场合已经得见。并且,即便在通常情况下,在情报改变所导致的一切反应中,以利率的改变最为显著。
由于长期利率依赖于传统,相当稳定,而资本的边际效率却就化多端,十分不稳定,所以有效需求很难维持在一个高的水平,足以提供充分就业。从积极的方面着想,我们可以聊堪自慰的只有一点:正因为传统并基于确切的知识,所以我们可以希望,如果金融当局十分坚决,想贯彻它的主张,那么传统大概不至于总是顽强抵制。公众舆论会很快地习惯于温和利率下降,下降后的新利率又构成新的传统,作为预测未来的根据
利率体系只是银行体系愿意买卖债务的条件,货币数量只是个人所愿意持有的现金数,后者在考虑所有相关情况以后,觉得宁愿保持流动现金,也不愿按照市场利率把现金脱手,来换取债务票据。
如果利率等于零,那么对任何一件商品来说,如果想要使它的劳动力成本成为最低量,那么从生产因素的平均进货日期(averagedateofinput)到消费该商品的日期之间,一定有一个最合适的时间间隔
如果有先见之明,那么平衡状态下使边际效率刚好等于零的资本数量,必然小于充分就业下的资本数量,因为平衡状态下的资本数量,必定使一部分人失业,以确保总储蓄等于零。除此之外,唯一可能的平衡状态,即:边际效率等于零时的资本数量,刚好是人民在充分就业和利息等于零的情况下,所愿意提出以备未来之用的财富数量。
每一种持久商品,都有它本身利率,例如麦子利率、铜利率、房屋利率、甚至于钢铁厂利率。所谓货币利率只是将一笔在将来,例如一年以后交付的货币减去这笔货币的现在价格,用这个差数为分子,用现在价格作分母,化为百分比罢了。如此说来,似乎每一种资本资产都有如货币利率的类似物。
各种商品,虽然程度不同,也许均具有若干流动升值,货币或许也有保藏费,例如保管费,但货币和所有或大部分其它资产的重要差别,就在于货币的流动升值超过其保藏费很多;而其它资产却相反,其保藏费超过它的流动升值很多。
如果所谓的货币只是价值标准,那么货币利率不一定是破坏者。我们不能仅仅只靠制定一条法令,废除黄金或英镑,而代之以麦子或房屋作为价值标准,便能把所有困难都解决了,尽管有人这样想。因为如果有任何资产,当它的产量增加时它的本身利率不愿下降,那么困难仍同样继续存在。
所谓生产弹性,是以劳动力计算的货币购买力的比例改变除从事于生产货币的人数的比例。这即是说,货币不能很容易就生产;当其它的用工资单位计算的价格提高时,雇主们不能随意用它所雇劳动力,转而增加货币的生产。在一个不兑换纸币或者管理通货的国家,这个条件完全满足。
货币的第二个特点是,货币的替换弹性等于零,或者几乎等于零。这便是说,当货币的交换价值上涨时,人们没有要用其它因素来代替货币的倾向,如果有的话,那么除非货币这个商品,同时可作工艺之用,但即使是这样,范围也十分狭小。
货币有若干特征,使它可以满足灵活偏好,所以在某些往往可能发生的场合,特别是当利率已经降到某种水平的时候,即使货币数量比其它形式的财富大量地增加,利率也不会产生敏感的反应。换言之,超过某一点之后,货币因为有周转灵活的方便,所以其心理的产物虽然也随货币数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其下降程度,决不象当其它资产的数量作同程度增加时,其产物的下降那样迅速。
货币利率的重要性,是由三种特征联合产生的。第一,由于有灵活偏好动机,所以当货币数量比以货币计算的其它财富相对增加时,利率或许不怎么起反应;第二和第三,货币的生产弹性和替换弹性都等于零,或者微不足道。第一点表明:人们对资产的需求,可能绝大部分集中于货币;第二点表明:如果有这种情况发生,劳动力不能用来增加货币;第三点表明:其它商品即使很低廉,也不能取代货币,所以没法减少货币的需求。
货币利率之所以成为唯一重要的利率,除了高额流动升值之外,保存费之低也一样重要,由于就利率来说,重要者乃流动各项值和保藏费之差额。
各种特征联合起来,使得货币利率成了唯一重要的利率;并且这些种种特征还以累积方式,相互影响。由于货币的生产弹性以及替换强性极小,保藏费又低,因此人们预想货币工资会非常稳定;由于有这种预想,所以货币的流动升值提高,因此使得货币利率和其他资产的边际效率之间并没有密切联系
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很可能在财富拥有人心目中以为土地之流动升值甚高。土地和货币差不多,其生产弹性以及替换弹性都可以较低,因此历史上可能有一段时期,那时利率之所以太高,是由于人们愿意占有土地,就像现代利率之所以太高,是由于人们愿意持有货币。
所谓中立利率,乃是特殊均衡状态下的利率,在处于这种均衡状态时,产量和就业量已经达到一个水平,以致就全体而论就业弹性等于零。
我们所假设不变者,乃:现有劳力的技巧和数量,现有资本设备的质与时,现有生产技巧,竞争程度,消费者的嗜好和习惯,各种各类劳动力活动,包括监督组织等费心的活动的负效用,以及社会结构,除了下举变数以外包括决定国民所得的分配的各种势力。
我们的自变数,是消费趋向、资本的边际效率表、以及利率。上面说过,这些自变数都能够再加分析。我们的依变数,是就业量和国民收入,后者用工资单位计算。我们认为恒定的因素,能够影响,但不可以完全决定我们的自变数。
仅仅就理论来说,我们有两种办法能够影响利率,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其一是降低工资,而让货币数额不变;其二是增加货币数量,而使工资水平保持不变。所以,减低工资和增加货币数量这两种办法,作为达到充分就业的手段看,都受相同的限制。
彼谷教授相信,在长时期中调节工资就可医治失业问题。我的观点是:真实工资虽然有个最低限度,但就是不能低于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并且调节货币工资也许会影响真实工资,可主要决定真实工资的却并不是货币工资的调整,而是经济体系中的其他因素;其中有几个,尤其是资本的边际效率表和利率的关系,根据我的了解,彼谷教授没有包括在他的分析体系当中。
就业函数是表示用工资单位计算的有效需求与就业量的关系;其目的是在指出:假设一厂、一业、或工业整体面临一个特定量的有效需求,那么这个厂、这个工业、或工业整体将提供什么样的就业量,才能让它产量的总供给价格正好等于该特定量有效需求。
代之而起的,是说决定物价的是货币的数量、货币的收入流动速度、流动速度和交易额的比、囤积、强迫储蓄、通货膨胀或紧缩……诸如此类;简直没有人想把这些空洞的名词跟以前的供需弹性等观念联系起来
改变货币数量对于物价水平的影响,是两种影响的总和,其一种是货币数量对于工资单位的影响,一种是货币数量对于就业量的影响。
货币数量的改变,对于有效需求量的主要影响,是通过货币数量可以支配利率这一点产生的。如果这是唯一的反应,那么影响的大小,可以从下面三个因素中推出:①灵活偏好表,这个表告诉我们,利率应当降低多少,才有人肯来吸收此新货币;②资本的边际效率表,这个表告诉我们,利率降低到某一特定量时,投资将增加多少;以及③投资乘数,这个数字告诉我们,投资增加某一特定量时,总有效需求将增加多少。
在长时期以内,国民收入与货币数量的关系取决于灵活偏好;而物价的是否稳定,要看工资单位,或说得更精确些,要看成本单位的上涨,同生产效率的增加,相比哪一个的速度快慢来定。
补救商业循环的良方,不在取消繁荣,令我们永远处于半衰退状况;而在取消衰退,令我们永远处于准繁荣状况。
经济繁荣之后,必然继之以经济衰退的原因,是由于利率和预期状态两者凑合起来的:如果预期完全正确,那么利率已经太高,与充分就业不相容;可预期不准确,因此利率虽然高,而事实上不产生阻挠作用。
储蓄的增加,是起于产量之增,物价上涨只是产量增加的副产物罢了;并且即便储蓄不增加,但消费倾向增加,物价还是必然要上涨。物价的低廉,只是由于产量低。没有人拥有合法的既得权利,能够压低产量,以用来低价购买。
那么根据前述理由,如果要国家继续前进,这种投资引诱必须满足。引诱投资可来自对内投资,又可来自对外投资,后者包括贵金属的累积;两者构成总投资。假设总投资量的多少,完全由利润动机决定,那么国内的投资机会,在长时期之内,取决于国内利率的高低,而对外投资的多少,必须看贸易顺差的大小来定。
那么增加顺差,是政府可以增加国外投资的唯一直接方法;同时,如果贸易为顺差,那么贵金属内流,因此又是政府可以降低国内利率、增加国内投资动机的唯一间接方法。
重商主义者从禁止高利货,维持国内货币数额防止工资单位上涨等数目方面,竭力想方设法压低利率;如果国内货币数量,由于不可避免的贵金属外流、工资单位上涨等等的原因,过于不足,那么不惜诉货币贬值以恢复它。这每一种都表示出重商主义者的智慧。
在当代情况下,财富的生长不但不象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取决于富人的节约,相反,恐怕反而会遭到这种节约的抑制。所以主张社会上应当有财富的极度不平均的人,其主要理由之一已经不成立了。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seluosi.com/ljml/2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