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与价格

耶鲁基金大卫middot斯文森


在b站看到一个视频:《耶鲁基金_大卫·斯文森-客座演讲》,获益甚多,分享给大家。

斯文森说,在管理耶鲁校友基金方面,我们从传统的方式转向了创新的方式(被称为耶鲁模式Yalemodel,即更多的权益投资+多样化资产配置)。怎么转变的?我们通过讨论三个可用的投资工具来看这个转变过程:一是资产配置,二是短期择时,三是证券选择(assetallocation,markettiming,andsecurityselection)。

什么是资产配置、短期择时、证券选择?

考虑这样一种情况:如果我们把股票、债券、现金这三种风险不一样的资产,配置到一起,由于风险决定收益(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所以,按比例配好之后(比如股票70%,债券20%,现金10%),就是资产配置决定你的收益(前提:长期持有)。

考虑另一种情况:如果我们只买一只股票,那么选股能力就决定你的收益;这种情况下,资产配置不决定你的收益。

考虑第三种情况:如果我们做日内交易(T+0)比如期货,那么你对当天具体时点的选择、你的操作能力决定你的收益;这种情况下,资产配置、选股能力并不决定你的收益。

耶鲁校友基金的收益,不取决于短期择时,也不取决于选股(或选基金),而是取决于资产配置(后面他说耶鲁基金年化收益率15.6%,20年复利,就是1.^20=18.16倍的总收益。我认为应该不止这个数,因为他在讲课的开头说的是年10亿,到年是亿,21年获得22.5倍收益,那么年化收益率是22.5开21次方-1,得到年化15.98%的收益率)。

RogerIbbotson的研究发现,机构投资中,超过90%的收益率变动,要归因于资产配置。他还有一个结论:超过%的投资收益,是由资产配置决定的——也就意味着,(总体上)择时和选股带来的收益的负的。

一、资产配置(assetallocation)

长期来看(-),小盘股整体收益(倍)>所有股票整体的收益(倍)>债券整体收益(72倍)。

那么问题来了:对啊,如果投资小盘股在这81年间能获得倍的收益,那为何还要买债券来做资产配置?

回顾历史,-年间,股灾导致1美元变成10美分。身处其中的股民会认为,股票对我没用,买它又不能带来收益,于是抛售,抛售之后,钱放哪里呢?又去买债券。在s-s,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就是这么做的。

当时的报刊文章写道,证券市场不能叫做证券市场(securities,含安全之意),应该叫做“危券市场”(insecurities),因为风险实在太高了。

但是,如果你在年股市的低点买入1美元股票,持有到年,将有倍收益。

你看——当最好的投资机会来临的时候,人们看空的情绪却达到顶峰。

所以,对长期投资者而言,股权偏好的存在是长期投资者获利的重要基础(意思是买多点股票,然后适当配一点债券并且手里留一点现金)。但是分散投资也很重要。必须把手里持有的风险资产,限制在一个合适的比例水平。

这样,即便遇到最差的市场行情(比如年一季度疫情;类似的任何意外在以后仍然会发生),你依旧能够承担这些风险资产。

二、短期择时(markettiming)

投资者会认为,短期的择时交易(抄底)可以带来收益。

晨星公司的研究发现,个体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不管过程如何,最终结果都是这样的:大部分人和机构都是高买低卖。不管你的初心是怎么想的(你一开始是想着低买高卖啊),不管你过程是怎么做的,最终的结果是:大部分人和机构的最终是高买低卖。(人和机构总是会追涨,无论他怎么提醒自己,看到股票涨了都会眼红,都会追涨;因为各种原因比如战争比如瘟疫比如意外事件导致股票跌了,又开始看空,就卖出,总是这样,没有新鲜事。你怎么提醒自己都没用,大多数人最终都会这样)

年10月19日股灾,一只股票每天能跌20%。(年的疫情也是)

年10月下旬,股票下跌,债券上涨。我们现在往回看,可以知道,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当时买股票,卖债券。但是年股灾时,人们和(有经验的)机构真正在做的事情是:卖出股票(低卖),买入债券(高买,追涨)。情绪主导了投资决策(而不是理性)。

回到股灾前。在年6月,权益资产的配置比重达到一个高峰(就是说,人们和机构都去买股票了,很少有人买债券,很少有人持有现金),与此同时,债券投资所占比例跌到一个低谷(就是说没人去买债券)。

这带来的后果是:这些在年10月股灾中过度抛售股票、过度买入债券的机构,直到6年后,其资产配置才恢复到年10月股灾前的水平(比例)。

股灾带来的教训:(长期来看)别指望靠短期择时(高抛低吸)来挣钱。因为市场时机,往往是受情绪推动的(fear恐惧,greed贪婪,chasingperformance,buyingsomethingafterithasgoneup追涨,disappointing失望,salesaftersomethinghasdeclined杀跌)。

三、证券选择/选股、选基金(securityselection)

选股/证券选择(短期来看)是一个零和博弈。你要增持福特的股票,唯一的办法是有人要减持福特的股票。这两方,只有一方能作出正确的证券选择,之后的业绩(股价)表现可判定输赢,而且赢方赚的钱就等于输方亏的钱。但是交易本身会产生交易成本,这使得这个零和博弈变成负和博弈。

看数据就知道:截止到年6月30日的十年内,威尔希尔指数(WilshireIndex,代表小盘股)的年化收益率9.9%,同期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9.6%(落后30个基点)。就像沃比冈湖效应一样——主动管理型基金认为自己能取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然而结果却打脸。

而且,这十年数据,是来源于未破产未清算的主动管理型基金,这十年很多主动管理型基金可能已经破产清算了(当基金公司的某只基金表现不佳时,基金公司会把他们合并到表现好的基金里,所以你看到的基金公司的数据都是非常漂亮的)。

除了幸存者偏差外,回填误差(backfillbias)也使得基金公司的收益率看起来非常好。然后斯文森列举了一些研究成果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资产配置方面,你要创造一个股权导向的多元化投资组合。别太寄希望于择时。在选股方面,要考虑自己的选股能力与市场有效性,从而决定是主动管理(主动型基金,或者自己选股)还是被动管理(宽基ETF)。

耶鲁是如何实践这些原则的呢?耶鲁当前的投资组合中,11%是美国国内股票,15%是国外股,4%的债券,即传统有价证券占总资产的30%。由对冲基金组成的绝对收益组合,是为了实现非相关收益,占了资产的23%。不动产投资,包括木材,石油,汽油,房地产,占资产的28%。私募权益,包括风险投资和杠杆收购,占资产的19%。因此资产的70%分布于绝对收益组合(23%)、不动产(28%)、私募权益(19%)等广泛的投资品种中。

上述组合就是股权导向的。96%的资产都投资于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产生权益收益的工具中。投资多元化方面,投资于六种不同的资产类别,权重从4%到28%不等。这一组合是创新的,不是传统的(传统的就是比如50%投资于美国国内股票,40%投资于债券,10%投资于其他类别资产)。创新之处在于,多元化+偏向于股权投资。过去20年,这样的资产配置给耶鲁校友基金带来了年化15.6%的收益率(也就是说,每4.79年,资产翻倍。20年,最初的资产变成了18倍,总收益率%)。

股票导向型投资,会推动收益率上升,多元化能让收益更平稳。这对于耶鲁这样的机构极为重要,因为它需要稳定的资金供给,为学校运营提供财务支持。耶鲁基金的表现,是所有高校里最好的。

答疑环节:

Q1:如果说服我来投资你们基金?

A1:我们觉得回报更好的投资机会,并不在那些已经饱和的主流投资领域中。而可能在那些不那么传统的新兴领域。我们需要的人是高度诚实、正直、无可指责的品行、聪明能干、异常勤勉,要一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seluosi.com/ljzz/672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