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与价格

我们这次赶上了流动性陷阱进行时


本文是专栏的第篇文章。

昨天发了一篇文章,说为什么一方面货币供应量在增加,利率降低,与此同时大家却在存钱,企业不敢投资、生产,个人不敢消费。引起大家热议,我看了众多评论也回复了一些,发现有必要再展开说说眼下经济的问题和我们普通人的处境。

文章的链接放在这里:一边在放水一边在存钱

一边是持续增加货币供应,俗称放水,一边是居民储蓄在1月份达到5.41万亿创出了历史新高。为什么LPR1年期、5年期都下调了,贷款成本在降低,而且充裕的资金已经在银行了,但是放不出去。我们分企业和居民家庭两方面来分析一下,同时介绍一下凯恩斯主义中提到的“流动性陷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企业:缺乏信用、缺乏投资和扩大生产的信心、需要资金续命

企业用不着钱生产,但是又缺钱,这看起来很矛盾。因为疫情影响下经济状况不好,市场需求不旺盛,这种不确定性让企业搞生产没有收益,投资扩大产能没有必要,这是生产端的信心问题。生产不赚钱,上游原材料、能源成本还在升高,加班加点的话劳动力成本也会上去,我们的大多数企业利润率其实不高,税费、成本稍微波动一下就受不了。于是企业经营者们没有动力去扩大生产,所以不需要钱。

但是另一方面,企业运营成本,包括之前的贷款及利息需要偿还,也缺乏流动性。但是占比数量最大的中小企业,其实没有贷款门路,很难从银行审批到资金,如果在市场上通过其他途径融资成本其实会高很多。而且中小微企业一般信用资质不好,要么缺少抵押资产,要么之前已经又一定负债率,银行在审核方面卡的紧,也贷不到款。很多企业在疫情期间倒下了,就说因为过去的债还不上,没法借新还旧,销售回款又没有那么及时,资金链就断了。接下来就说裁员、收缩产能甚至关门不做来减少亏损。

企业经营还要叠加几个难度:1、过去一年多的去杠杆让很多企业倒在了黎明之前,现在是信贷宽松了一下,但是没赶上。2、产业结构调整,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线下实体,无论是教育培训还是房地产,或者能耗污染行业在环保的发展目标下,这些都面临较严格的调控;这个过程中很多企业被迫退出了市场,但是没有足够的新行业和企业来接棒。

正因为如此,企业即使借钱也是为了生存,那么银行更缺乏动力去贷款。此时的新增贷款去向就比较窄了:年2月12日的消息

居民:收入降低且不均衡、工作机会减少、对未来信心不足

随着企业经营困难面增加,占我国主要就业承担者的中小微企业裁员、降薪和倒闭,再加上房地产上下游大量的产业链上的工作机会和收入锐减,互联网生态变化的裁员等等。大家收入下来了,尤其是未来能做什么样的工作,收入怎样都非常不确定。

而与此同时,生活成本还有可能上涨。一是居民长期贷款的负担,这里面主要是房贷,无论经济收入波动,长达十几年,三十年的房贷是要按月偿还的,年我国居民住房贷款余额约29万亿,年突破37万亿。二是由于持续的货币供应,通胀比较明显,这里面不只是我们国家,全世界过去两年为了抗击疫情都在超发货币,尤其是美元,一年干了过去一二十年的货币供应量,向全球输出通胀。通胀导致我们的生活成本上升,柴米油盐,不仅仅是大宗商品,去年底我们的酱油醋等调味品的一波上涨大家还记忆犹新吧。

所以人们不敢花钱,即使贷款利率低也再超前消费,而是节衣缩食,尽可能存钱。这也是为什么年开年的数据,广义货币M2的增速达到9.8%的同时狭义货币M1(近似于企业和个人的现金及活期账户)反而下降,不仅仅今年1月份,央行统计数据年12月份我们的广义货币余额.29万亿,同比增长9%.

如此大规模的放水,拖不动人们的消费,大家都为了防患未然而存钱,可以说国人爱存钱的习惯被经济走势给唤醒了。还有个问题是“越没钱越要存钱”,因为我们的收入分布是很不均匀的,越是没钱收入不稳定的群体,越是得存钱应对未来支出,就没钱消费;而有钱人对消费的拉动是有限的,首先这个群体人就少,其次该买的都买了,再有钱也不能天天换车、换房吧,有钱人收入增加快但其收入对消费的边际拉动效应很低。

下图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基尼系数

前面说的企业裁员对应的就是万千普通人的失业(灵活就业),目前又2亿灵活就业,咱新闻上已经有了评论:时间自由且收入增加,所以这2亿人“选择”灵活就业。我很难去系统的评论灵活就业是否是大家主动选择的,总之这个数据可不小;而且年应届生毕业数量多万,预估年过千万应该没什么问题,这其中会有多少年轻人初入社会就不得不灵活就业的我不知道。

说完了企业和个人,咱们再看政策。为什么会有“流动性陷阱”这一说?

“流动性”指的是钱,企业经营得买原材料和服务,雇人,个人消费这些都需要流动性,流动性差一般就是指缺钱,即使你有资产没法变现,那也属于流动性差;例如现在很多房企负债率高,销售收入有限,房地产信贷集中度管理下很多企业出现财务暴雷,但是这些企业拥有很多土地和在建项目,但就是缺流动性。

那“流动性陷阱”又是什么?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理论中提到的两个要素:1、利率不断降低,已经没有再下降的空间;2、无论利率怎么降低,个人(包括企业主)都选择把钱存起来。

这就好比经济的大池子里,无论怎么往里面灌水,水都会流到一个陷阱一般的地方出不来。这就意味着,货币刺激和拉动经济的政策失去作用。

当然以上是对凯恩斯相关理论的简单概括,未必那么严谨,不影响理解就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评论,我回头单独详细写一篇来介绍凯恩斯主义观点中“流动偏好”、“流动性陷阱”等内容。十几年前首次读凯恩斯的两本书《货币论》和《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当时只是学习理论,时至今日真正震撼我的是居然在看“流动性陷阱”的正在进行时,我们大家都在经历这个理论中概括的时刻,之前也出现过不过我们这代人没赶上,这次可以算是亲历了。

如果说理论抽象,那么现实中还有个比较近的例子——还是老邻居日本。安倍政府上台后为了扭转日本长期经济增速低迷,大家也是存钱和低通胀(跟我们的高通胀略有不同,有点像下一步会出现的情况),安倍提出了“安倍三只箭”。其实新瓶装旧酒,还是那套降低利率,刺激消费和投资的措施。然后事与愿违,消费上不去,储蓄降不下来,日本人民就是拼命存钱养老,觉得没有保障。

要知道日本是发达经济体,其人均GDP是3~4万美元,而且早就是了,这种情况下尚且如此。日本的老百姓居然还是存钱养老和防止出现“人还在,但钱没了”的地步。无论政府怎么刺激和引导,大家心里没底,这就是日本经济失去的二三十年的影响,从泡沫中恢复的代价。

我们还是说日本啊,就是政治和经济规律是两码事,政治方面会有安倍这样的为了表面好看,为了选票和支持率搞一些舆论,搞一些噱头,但是经济规律是没法被操纵的,它还会呈现出社会经济运行的本来面目。日本过去多年以来,“派遣制度“的工作方式,打零工、短工这些没有企业年金和晋升空间,且收入低的就业方式占比不断提升。目前日本的“灵活用工”模式占比就业群体数量已经超过40%,尤其是对应的低收入群体和大学毕业生,大家熟悉的日本终身雇佣制正在越来越少。也就是说稳定收入和按年龄晋升、养老有保障的日子对日本人而言也是越来越陌生的,老后破产、75岁仍然打工养活自己的人越来越多。再次强调以上说的都是日本!

“流动性陷阱”中银行的处境也很尴尬,一方面是大力放水,在货币供应上更激进,但是银行天生厌恶风险,也有不良贷款率的考核,银行从业者也不想砸饭碗啊。所以银行贷款审批依然是严格的,尤其是在去年那么多企业出现债务问题,信用问题之后,银行按照合规来审批自己风险最低,所以银行面临矛盾的要求——要去服务企业提供贷款,又要严格审核控制不良率。

最后看了一圈,要么是国企、要么是大基建这种方向才能放款,原本还有个大主顾房地产现在也不能碰了。去年的调控是非常严格的,去杠杆和紧信用非常明显,这也是造成大量企业信用出问题的原因,然后个人信用随着灵活就业、收入减少等因素也没法贷款,大家信心和信用被干崩了。还是那句话,调控大方向是对的,但是太快了,没有给整个经济以喘息之机,这之后再救,就好比把送进ICU的人再拖出来强行送进KTV,给我继续奏乐继续舞,这人本来能跳的时候被干趴下了,现在他也不敢跳了。

更多专栏文章欢迎留言评论区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seluosi.com/ljzz/1195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