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5824577.html导读
面对低利率的市场竞争态势,农商行不应单纯地拼价格,而应充分发挥“小快灵、接地气”的优点和“快”的特长,进一步优化服务,这才是应对竞争的必由之路。同时,面对充满竞争的未来,农商行应坚持深耕本地,坚持做小、做散、做土,既要抓住客户当中的20%不放手,也要深耕客户中的80%,并从深耕的80%当中,回答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作者丨榆树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国英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使低利率的市场竞争态势加速推进,农商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冲击。
不少农商行只能被迫压低贷款利率,卷入利率“价格战”之中。然而,“单纯拼价格”并非良策!农商行应充分发挥“小快灵、接地气”的优点和“快”的特长,进一步优化服务,这才是应对竞争的必由之路。
同时,面对充满竞争的未来,农商行应坚持深耕本地,坚持做小、做散、做土,既要紧紧抓住20%的优质客户,也要用心深耕80%的长尾客户,并从长尾客户当中,回答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五个判断”关乎农商行未来发展
对于农商行的下一步发展,应有以下几个判断和思考。
第一个判断:如果疫情能够在上半年结束,世界范围内不出现区域性战争等更大黑天鹅事件,我国经济的拐点,也许将会在年底,最迟在年上半年出现。
第二个判断:国际国内的产业链将会发生深刻变化,各行业产业生态将会重构,并直接影响到农商行的业务发展。
第三个判断:经过近两三年深入推进的“三去一降一补”,“僵尸企业”出清也将尽快完成。
第四个判断:在经济体系当中,国家赋予农信系统的角色、功能、定位是什么?在下一步的乡村振兴、实体经济发展,包括产业链重构当中,农信系统该做些什么?
第五个判断:在国家层面推动下,农信系统的大改革即将启动。国家对整个农信系统定位和作用的考量是什么?农信系统自身又该如何转型、怎么去留?
“优化服务”是应对竞争的必由之路
对于市场竞争,单纯拼价格是没有出路的,农商行宁可让收益、让利润,也不能让市场。
目前看,农商行的贷款利率基本是在7%-9%之间,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行一般都是在5%-7%之间,农商行的贷款价格要比大行和股份制行高出2个百分点。这一情况全国范围内相差不大,毕竟,农信机构在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上,要比其他行高很多。
那么,农商行的竞争出路在哪儿?唯快不破!唯有优化服务!农商行的优点是“小快灵、接地气”,特长是“快”。农商行应充分发挥这些优点和特长,进一步优化服务,这才是应对竞争的必由之路。
为应对市场竞争,农商行要加强市场调研,重点是要做到“三个了解”。
了解竞争对手,做到“针对客户需求做精准营销”。了解当地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产品、利率、金融服务,与自有的产品、利率和服务做对比分析,了解各银行间的优势和劣势,继而针对客户需求做精准营销。
了解客户,做到“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面对同业竞争,农商行应积极与企业沟通,了解其目前信贷需求和亟待解决的困难,对症下药。再加上农商行作为地方金融机构主力军,多年来扎根县域,在当地有着良好的品牌形象。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即便利率相对高,也依然会赢得客户的选择和认可。例如,当客户信贷需求额度较大时,农商行以“审批效率高、批复额度高”的优势,去比拼其他行“大额贷款审批效率相对慢、申贷获得率低”的劣势,客户在权衡贷款利率与经营效率时,大多会选择农商行。
了解自己,做独特的自己。在充分了解自身实际经营特点的前提下,农商行应另辟蹊径,推出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且其他行难以实现的信贷服务。例如,面向优质存量客户的“无还本续贷业务”,缓解客户的现金偿贷压力,使其流动资金不受偿贷影响,该业务品种在其他银行的使用频率较小,但极具市场竞争力。还可以推出发挥农商行“快”优势的贷款产品,以此来满足客户体验。
“三大待解难题”需引起重视
现实中,作为扎根县域、偏安一隅的农村金融机构,农商行所有想法的实现、措施的落地,还要受不同地域经济、文化发展差异的制约。比如在欠发达省份的农商行,相比地处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的农商行,发展羁绊有如下几个方面:
市场环境的问题。一方面,市场环境影响下的客户数量问题,是北方农商行转型中的难题。例如,东北不像江浙等经济特别发达的省份,农商行没有可选择的、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客户群体,也没有可供选择的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而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尚未完全成长起来。另一方面,是营商环境的问题。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与江浙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发展的大环境好了,农商行的发展也自然会“水涨船高”。
产品的信息化、数据化、线上化和标准化的问题。不同地方的大数据发展程度不同,而且想把这些大数据完全整合起来也实属不易。做不到数据的整合,农商行想做的“调结构”就难以落地。毕竟,无论是传统的小微业务,还是零售业务,单个客户经理承担的工作量是有限的。只有通过信息化、数据化、线上化、标准化,才有可能提高其工作效率。
队伍建设的难题。其一,解放思想难,即要想从上至下、从里到外、从行内到市场环境、政府环境等等各方面都要统一思想,是一大难题;其二,理念灌输难,即如何把“调结构、保增长”等一些经营理念从上到下地灌输进去,不容易;其三,高管和团队在经营和发展能力方面,难与预想中的发展空间、发展速度相匹配。
借力“两服务、四走进”活动
深耕本地市场
即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自身需要解决的诸多难题,农商行仍然要坚持做小、做散、做土,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既要紧紧抓住20%的优质客户,也要用心深耕80%的长尾客户,并从长尾客户当中,回答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以东北地区某农商行的做法为例。
该农商行经营发展的一个根本目标,就是“深耕本地”。其经营发展思维导图的核心,是围绕“我们这家银行是为谁而建?”提出总目标,具体内涵包括:美丽工作、美丽生活、美丽心情;精神财富充实、积极向上,物质财富坚实,保障有力;为员工谋收入,为股东谋利润,为客户谋服务,为财政谋税收,为社会谋价值。
为实现上述总目标,该农商行确定了“保质量调结构稳增长”的三年规划和指导思想,并明确了将三年规划落地的“总抓手”——开展“两服务、四走进”活动、开展“四送”做好“四员”活动。其中,“两服务”,是指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实体经济;“四走进”,是指走进农户、走进社区、走进小微企业、走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四送”,是指“送社会公益、送社保医保公众服务、送金融知识、送金融产品”;做好“四员”,是指做好富民政策宣传员、美丽乡村(社区)建设助力员、金融知识推广员、金融产品服务员。值得强调的是,“四送”中的前“三送”,都是为“第四送”服务的,“送金融产品”才是落脚点;做好“四员”的前“三员”均是为“第四员”服务的,做好“金融产品的服务员”方是落脚点。
此外,“两服务四走进”活动方案之所以可行、目标之所以可实现,还因有着“四大支柱”的支撑,包括:其一,体制机制建设持续创新;其二,信息化支撑建设持续增强;其三,已持续开展7年的四大工程(包括,团队建设工程、网点转型工程、党建和文化建设工程,品牌提升工程)还在持续推进;其四,党建文化体系建设的持续完善。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1、重磅丨银行服务小微企业有了评价标准!银保监会制定《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试行)》
2、普惠金融税收优惠延期至年底!国常会:万元以下小微贷利息收入免收增值税
3、重磅丨对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央行:年4月15日起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4、干货丨大疫下,农商行如何与小微企业构建“命运共同体”?!
5、干货丨揭秘农商行线上低成本获客三大秘诀!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主编/刘小萃新媒体总监/李博
编辑/臧洪菊制作/兰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seluosi.com/ljsx/6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