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利息与价格 > 利息与价格目录 > 年银行基本面分析息差和收入分析框
当前位置: 利息与价格 > 利息与价格目录 > 年银行基本面分析息差和收入分析框
本文要点
01年贷款利率分析。正面因素包括贷款供求关系改善,利率边际传导和结构调整。负面因素包括监管让利、LPR重定价及地产监管政策。测算来看,贷款利率会保持平稳,结构调整是利率上行的核心变量,银行之间分化。
01年存款利率分析。负面因素是总量因素的压力增加;正面因素是主动负债利率不会边际增加;监管持续压降高成本存款。测算来看,存款利率在银行之间差异,环比00年会加大,客户基础的重要性增加。
01年中间业务会是超预期的因素。财富管理和直接融资还在快速发展阶段,会是银行收入的新增长点。中间业务分为结算与清算、代理及受托、银行卡手续费和信贷承诺及融资咨询,四者分别占比营收.7%、7.5%、7.8%和3.5%。测算来看,中间业务收入增速有望1%,股份行和优质城商行会占优。
结论:收入增速能保持较快增长。1、净息差测算:行业息差平稳,较0年微降1bp;个股之间分化会加大,净息差弹性:城商行股份行农商行国有行。、收入增速测算:行业全年营收预计同比增速在9%:净利息收入贡献6.4%,中收贡献.6%。营业收入增速弹性: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国有行。3、主动管理能力强的银行增速持续占优。资产结构调整和中间业务是增速主要来源,对银行主动管理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
银行股的核心投资逻辑是宏观经济,继续看好板块估值向上行情。1、我们8月初转看多银行,继续看好伴随经济修复带来的银行股估值向上行情。本轮银行股核心逻辑是宏观经济,宏观经济修复程度决定了银行股的上涨空间。目前经济处于上升期,银行基本面稳健、估值和公募基金仓位在历史低位,我们判断银行估值向上行情会持续。、个股建议:重点推荐、中长期看好的是优质的银行: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兴业银行。
正文分析
一、贷款利率预测:总体平稳,结构调整会是核心贡献因素
对贷款利率向上的正面推动因素
因素一:贷款供求角度,需求回升,拉动定价上行
银行供给角度:01年信用扩张将放缓。货币信贷政策层面,预计01年存量社融同比增速在10%-11%左右,较00年增速下降-3个百分点。随着经济好转,逆周期宽松政策将逐渐退出,易行长10月在金融街论坛指出“在今年抗疫的特殊时期,宏观杠杆率有所上升,明年GDP增速回升后,宏观杠杆率将会更稳一些”,即社融增速将与名义GDP增速匹配,根据IMF6月份的最新预测,中国01年GDP同比增速预计为8.%,考虑温和通胀,预计社融增速在10%-11%左右。
资管新规过渡期到01年,部分长久期非标可能需要回表,对部分银行的资本会有一定的压力。我们对非标回表对资本充足率影响做了测算,假设非保本理财中的非标资产的50%需要回表,将会使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降0.14个百分点左右。测算思路:1、假设各家行非标比例与行业水平一致,为15.63%。、假设其中50%的非标需要回表承接,且%占用资本,则将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拖累0.14个百分点。
需求端角度:市场需求回暖——预计1年出口强劲增速维持、消费持续修复、制造业投资增速不弱,实体融资需求回升至高位。疫情不确定性下,出口供求错位维持;就业好转、居民收入改善下,消费持续修复;0年制造业中长期信贷需求不弱,后续随着经济进一步修复,预计制造业投资能维持不弱的增长。
供需分析:供给收紧、需求回暖,紧平衡下预计贷款定价将回升。我们对历史贷款利率情况做了回溯:货币政策自宽裕到维持中性时,经济企稳修复、银行贷款完成重定价后将企稳回升、如09年1季度和13年1季度。或央行升准、加息时,贷款利率也将会回升。贷款利率上行期分别为09年1季度到11年底,13年1季度到14年1季度,16年初到18年中,其中年和1Q13-1Q14是货币政策维持中性,-年是升准、加息,年初至年中则是金融去杠杆。
因素二:利率传导维度,新发放贷款定价自0年中边际回升
货币政策边际收紧,资金市场利率走高将对信贷市场利率有所传导,1年资金市场利率维持在高位也将使贷款利率持续缓慢回升。深层次原因是经济修复,即使货币政策维持中性,生产扩张带来的融资需求扩张也将使收益率曲线抬升。我们比对了资金市场利率与新投放信贷利率的传导情况,发现新发放信贷利率走高几乎与资金市场利率回升同步,但资金市场利率的走低对信贷利率的传导却有一定的时滞,显示在间接融资体系下,银行对企业客户仍保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因素三:结构维度,资产结构和客户结构正向贡献贷款综合利率
01年信贷占比总资产和零售信贷占比总贷款提升将一定程度拉升贷款综合收益率。根据前述分析,01年信贷需求旺盛,银行为了维系客户关系,将优先满足客户信贷需求;叠加01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与赤字率将回归常态,预计银行表内信贷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另00年在疫情冲击下,居民信贷投放进程放缓,后续经济修复持续,01年预计零售信贷投放将逐步恢复。
抑制贷款利率向上的风险因素
01年1季度的贷款重定价,预计对1季度净息差拖累3.4bp左右:按揭贷款在01年1.1号统一进行重定价;期限相对较长的对公信贷也会集中在明年初进行重定价,我们测算1年1季度净息差降幅在3.4bp左右,其中大行降幅最大、下降3.7bp左右,主要为按揭占比较大;其次为农商行与股份行板块,净息差降幅在.5-3bp左右,城商行板块降幅最小、.3bp左右,主要为城商行板块整体信贷占比总资产比重在所有板块中最低,因此信贷重定价影响最小。主要测算逻辑:1、确定01年1季度存量重定价信贷的比例,假设1年存量信贷在1季度重定价的比例与19年一致。、重定价影响的时间维度,假设1季度对公信贷重定价的部分从1.5个月中点开始进行重定价。按揭在年初即进行重定价。3、重定价的幅度:00年LPR的降幅,中长期LPR下降15bp,假设对公也按中长期定价。4、增量信贷部分:假设1年LPR维持不动。
降低实体融资成本仍是监管坚持的政策目标,一定程度使贷款利率市场化修复力度有所减缓。银行贷款新发放利率逐渐修复,但预计难以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同时加息和升准的可能也不大,经济修复还没到这个地步。
抑制地产政策,导致下半年信用增速放缓的风险。监管从供需两端对地产进行去金融化,包括涉房贷款集中度管理,地产融资“三道红线”等,若去化节奏过快,有可能引致下半年信用需求收缩,从而影响经济修复节奏。
1.3贷款利率和资产端收益率的测算:资产结构调整贡献空间大
正向贡献:新发放对公贷款利率回升和零售信贷占比提升对净息差贡献1bp左右,个股间差别不大。新发放对公贷款利率回升和零售信贷占比提升对净息差贡献测算,我们做了以下假设:1)新发放对公贷款利率回升0bp,其中城商行对公贷款利率回升10bp。从新发放贷款利率跟踪看,截至3Q0,一般贷款利率为5.31%,较年底下降43bp,假设随着经济修复,行业新发放贷款利率有回升空间,但总体仍低于年水平,在此中性预计新发放贷款利率回升0bp,由于城商行信贷投向以基建类为主,0年对公贷款利率下行幅度,因此假设总体对公贷款利率仅回升10bp。)零售信贷利率比对公贷款利率高个百分点。3)零售信贷占比回到年的水平。最终计算出01年贷款综合收益率较00年提升的幅度,再乘以信贷占比生息资产,从而计算出对净息差的拉动,整体对息差拉动在1bp左右,个股间差别不大。
正向贡献:信贷占比生息资产提升对净息差贡献bp左右,信贷占比仍有提升空间的城农商行净息差回升较多。具体测算:1)基于全年新增信贷规模和生息资产同比增速计算出贷款占比生息资产。)假设高收益信贷替代相对低收益同业资产。最终计算出信贷占比提升对净息差贡献bp左右,其中城农商行息差回升较多,包括郑州、无锡、常熟和苏农银行,但考虑部分城商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压力,我们预计实际息差回升幅度会相对小一些。
负向拖累:重定价全年对净息差拖累4bp左右,农商行受影响相对较大。主要测算逻辑:按揭与对公贷款按中长期LPR重定价。其中农商行由于信贷主体是中小微企业,贷款授信期限相对较短,按1年期LPR降幅测算到期贷款影响。因此总体来看,农商行的信贷重定价拖累幅度较大,其次为按揭占比较高的大行,再次为股份行,最后是信贷占比相对较低的城商行。
二、存款付息率:紧信用下存款竞争加剧、缓慢上行,银行间分化
.年影响存款付息率的核心因素
因素一:总量因素的压力增加
紧信用下存款竞争加剧,银行间有分化,量的压力大于价的压力:00年存款竞争压力减缓,很大程度受益于宽信用,01年信用扩张放缓,存款派生减弱,银行揽储压力再起。另监管对高息揽储加强了监管要求,客户基础扎实、渠道下沉的银行优势将体现。部分客户基础薄弱的银行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存款缺口,同时受限于流动性指标管制以及监管对高息揽储的限制,甚至可能会有缩表的压力。
侧面印证:中小银行同业存单发行计划规模较00年有一定的上升。从上市银行01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来看,大部分城商行将同业存单计划发行规模调升/增速较0年有所上行,侧面印证部分中小银行或在为用主动负债弥补核心负债缺口做准备。
因素二:监管持续压降高成本的存款,但结构性存款对成本贡献边际减小
监管持续限制银行高息揽储,对银行存款成本上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结构性存款压降在00年基本结束,预计今年“真结构性存款”维持平稳低增速,对存款成本边际下降的贡献减小。00年6月初,相关媒体获悉部分股份行收到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要求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在00年年底前,逐步压降至年初规模的三分之二。截至00年1月,大行和中小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较5月底已经压降了1.6万亿和3.8万亿元,中小型银行超额完成压降任务。预计结构性存款的压降在1年不会持续,我们看到目前保底收益率比较高的产品基本已经停售,新发产品基本合规,另考虑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不到半年,0年6月之前发行的不合规的产品基本在年底到期,1年再集中统一窗口指导的可能性较低,新发的“真结构性存款”由于相对较低的收益率,吸引力也会有所下降,预计01年结构性存款会维持平稳的低增速,对存款成本边际下降的贡献会减小。
因素三:主动负债利率在高位,不会边际增加负债端压力
主动负债利率在高位震荡。主动负债利率尤其是存单利率当前已处于疫情前相对高位水平,在货币政策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时,存单利率取决于市场供需。由于00年银行压降结构性存款,负债端缺口需要同业存单承接,一定程度推升存单利率快速上行。展望01年,结构性存款虽然不再压降,但信用扩张放缓背景下,存款竞争压力上升,部分存款有压力的银行仍需通过一定的存单规模维系负债端,但存单的规模又受限于流动性指标压力,因此存单规模不会无上限,通过前述存单发行计划也可验证,行业总体的规模增速并未较00年明显提升,因此存单利率维持在高位震荡的可能性很大。
对银行的负债压力主要反映在0年4季度、1年1季度。随着银行主动负债逐渐到期替换,存量主动负债成本将逐渐上升,我们测算00年9月存量同业存单利率环比8月开始回升,预计00年4季度与01年1季度将逐渐反映资金市场利率上行压力;后续我们判断主动负债利率将在高位震荡,银行主动负债成本压力不会再边际增加。
.01年存款利率的测算,行业的分化来自负债结构的分化
预计存款基础薄弱的银行1年存款占比会有所下降,对净息差有一定拖累,行业整体压力还好。基于前述分析,1年信用扩张放缓,在监管严管高息揽储的基础上,银行存款量的压力大于价格的压力,可以比拟年情况,我们假设1年存款变化情况与年一致,则由于存款占比下降,相对高成本的同业负债占比上升,部分银行净息差会有一定下降。
三、01年非息收入分析:有望较大贡献
3.年中间业务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间业务类型及收入贡献: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按照业务模式大致可归纳为4大类,结算与清算(汇款及结算+外汇买卖价差收入),代理及受托(代理服务+信托服务+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银行卡手续费和信贷承诺及融资咨询(顾问和咨询费+投资银行+信贷承诺及贷款业务佣金),四者分别占比营收.7%、7.5%、7.8%和3.5%,合计占比1.4%。
中间业务收入未来增速分析。1、结算与清算业务收入预计对营收的贡献趋于平稳:第三方支付业务增长逐渐成为重要贡献点,但监管要求银行减费让利,国际结算业务有贸易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一正一负作用下,结算与清算业务近6年复合增速并不高、仅有1个点。、代理及受托业务处于成长期,资管行业增速预计在10%,高净值客群市场预计增速在16%,不考虑银行业市场占比的提升,银行业至少能取得行业平均增速。据BCG建行《中国私人银行》报告数据,截至年底,中国居民可投资金融资产总额在万亿元,高净值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总额在39万亿元,市场空间极大,规模将近银行表内总资产的70%。
3、银行卡手续费预计仍能维持一定的平稳增长、至少与信用卡余额同比+10%的增速匹配。经济结构转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有望进一步提升,居民杠杆率仍有提升空间,另随着行业逐步规范后,银行可竞争的市场蛋糕份额增大。4、信贷承诺及融资咨询预计增速能在15%。随着经济结构转型,社会融资结构由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大的拐点在缓慢的发生,从企业债存量规模增速看,-00年复合增速为14%。
3.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速预计在低位平稳
上市银行净其他非息收入占比营收在6%,在资金市场利率震荡时,银行交易类资产账面价值相对平稳,对营收不会边际拖累。我们计算了1H16-3Q0上市银行净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速情况,将其与资金市场利率走势做了比对:1、利率下行时,银行其他非息收入同比高增。.6-.10,资金市场利率下行,上市银行净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速在高位。.1-00.4,利率下行,其他非息高增。、利率上行时,银行净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大幅下滑。.10-.7,资金市场利率上行,其他非息收入增速下滑。.9-.1,利率上行,其他非息收入增速在低位。00.4-00.1,利率上行,其他非息增速下滑。3、资金市场利率震荡,其他非息收入平稳。.7-.9,资金市场利率震荡,其他非息收入增速平稳。01.1-至今,利率震荡,预计其他收入也会相对平稳。
3.年非息收入测算:对营收增速贡献在个百分点左右
非息收入同比增速预计全年在9%: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其他非息收入零增长,则非息收入=中收占比非息76%*同比增速1%+其他非息占非息4%*同比增速0%=9%。其他非息收入在资金市场利率震荡时,对营收不会有边际拖累/贡献,因而假设为同比零增长。
综合来看,对营收增速贡献在个百分点左右。营收增速贡献=Σ(各细项占比营收*预计同比增速)。股中间业务对营收贡献较大的有:宁波、杭州和青岛银行。测算方法:基于各中收业务占比营收情况,根据年同比增速线性外推,最终计算得各细项业务对营收总的贡献情况。
四、01年净息差和收入增速预测
4.1净息差测算:行业息差平稳,较0年微降1bp
净息差弹性:城商行股份行农商行国有行,上市银行1年净息差预计比0年微降1bp。从资产端弹性和负债端稳定性综合来看,仍是城商行板块占优,信贷占比生息资产提升可以较大幅度拉动资产端收益率;负债端由于有一定的财政存款支撑,存款规模的压力有限,因此综合来看,1年仍是城商行板块净息差弹性相对较大。
4.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速预计在9%
01年上市银行生息资产同比增速预计在9.4%(VS00年11.4%)。行业生息资产增速历史一般与存量社融增速匹配,前面分析存量社融增速将较0年下降-3个百分点,这里考虑上市银行资产获取能力相对较优,假设较00年增速下降个百分点,全年同比增速在9.4%。
01年上市银行信贷同比增速预计在11.3%(VS00年1.7%)。据调研了解,银行1年信贷新增规模预计与00年新增持平,基于这一假设计算得1年信贷同比增速将较00年下降1-1.5个百分点。经济发达地区、市占率较高的银行在信贷增长上仍能维持较高增速。
行业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速预计在9%,利息收入增速较高的个股为:平安和浙商银行,城商行中的宁波、南京、青岛、长沙和郑州银行,以及常熟银行。测算方法:已知上市银行01年资产增速和净息差情况,则可计算得各家01年净利息收入情况。
4.3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在9%
行业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在9%,增速较高的个股有:股份行中的招行、平安、兴业、中信、浦发、光大和浙商银行。城商行中的宁波、杭州、青岛银行。农商行中的无锡、常熟和紫金银行。测算方法:已测算得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速,基于净利息收入占比营收情况,计算得净利息收入对营收的贡献,再加上中收对营收增速的贡献,即可得01年营收同比增速情况。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BRI),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下属专业性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国内外银行业政策与实践研究,研究领域包括:监管政策制定、地区金融发展、商业银行转型与创新等。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致力于推动国内外银行业学术交流和政策对话,为国内外科研组织、商业银行机构提供应用性研究成果和咨询服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ruseluosi.com/ljml/7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