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与价格

几种货币金融性质和资产的基本知识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53196.html
现代经济学理论丛书《经济科学概念及原理之货币理论》连载文/立春第一章货币性质概述第一节货币性质及形态一、货币起源与货币生产二、货币的形态及演变三、货币代用品的经济性质分析四、货币与一般交易媒介的性质五、货币属性工具1.准货币某一种或若干种商品,它们有良好的适销性,即总是比其他种物品更容易出售,以至于它们实际已然接近了货币商品的适销性程度,我们称这类物品具有准货币的地位。检验某种物品是否具有准货币的性质,可以看它们是否易于用来清偿债务,或者它们是否能有坚挺的价格可以作为支付手段。人们认为它们价值稳定、易于出售而作为资产持有,因而市场上对它们有了除直接使用目的之外的需求。它们的存在或多或少地降低了对货币的需求,因为持有者可以通过将它们作为资产持有,因而减少了对货币商品的持有。这些准货币物品的价格,因为它们准货币的地位,因而比不具有这个地位的情况下要高。珠宝、玉器在东方国家通常被当作准货币;而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或国家,短期债务或者证券有广阔的市场,能够轻易地在市场中以可实现的最高价格出售,其准货币的地位认可程度很高。准货币包括高等级债券,某些股票,以及某些大宗商品。被视作准货币的公司债券会有更高的价格,它们的利息收益却因此会比其他投资品种的利息收益低一些。2.汇票汇票是一种支付指令性的结算工具,它由出票人一方签发,委托和指示付款人一方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地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一种票据。必须明确,汇票不是货币代用品而是纯粹的信用工具。货币代用品是对当前货币的要求权,等同于仓库收据;而汇票不是对当前货币的要求权,是对未来货币的要求权,即便是见票即付,性质上也是依靠出票人信用支持的一种结算方式。汇票可以按出票人的不同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银行汇票是出票人和付款人均为银行的汇票;而商业汇票是出票人为企业法人、公司、商号或者个人,付款人为其它商号、个人或者银行的汇票,目前通常情况下付款人以银行为多见。汇票按付款时间可分为即期汇票与远期汇票。即期汇票是指持票人向付款人出示并提交票据后对方立即付款的指令票据,所以又称见票即付汇票。远期汇票是指在出票一定期限后或在特定日期才能付款的指令票据。在远期汇票中,记载一定的日期为到期日,于到期日付款的,为定期汇票,记载于出票日后在一定期间内付款的,为计期汇票;记载于见票后一定期间付款的,为注期汇票;将票面金额划为几份,并分别指定到期日的,为分期付款汇票。有些人认为,十九世纪之交的欧洲,汇票确实是作为货币代用品流通的,它们在到期日之前,却能够作为最终支付的手段而流通。但实际情况另有其理:汇票持有者是债权人,每个票据承诺兑现人都必须背书他的支付承诺,而每个背书人的信用状况都必须被审视检查,以判断该汇票是否具有偿付能力。简而言之,汇票事实上不是货币代用品性质的货币凭证,它只是某种结算方式下的支付指令;汇票事实上也不是出票后的最终支付,它只是在有限程度上解放了债务人。如果汇票未能应时兑现偿付,那么汇票出票人或背书人——即法定的债务人,他的负债将以比之前更严重的程度重新出现。因此,汇票不能被归入货币替代品一类。3.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如果某个国家或地域的市场上并存着一种以上的交易媒介,各种交易媒介之间的汇率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尽管在不受权力干预的市场上,有逐渐确立起单一货币的倾向,但这种倾向也不过是演化过程中的倾向,其进展可能是缓慢的。如果有两种或更多种商品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便利,而且都非常适销,那它们也许会作为货币而在市场上并存。每一种都会被人们当作交换媒介使用。许多世纪以来,黄金和白银是作为货币并存的两种商品。两者在非货币目的上的可欲性,在数量上的有限性,在物理性质上的可携带性和耐久性等等方面都有相似的优势。不过黄金由于它每个重量单位的价值相对来说比白银高得多,所以在大额的交易中更为有用,白银则适用于小额交易。我们不可能预测出,市场究竟会一直同时使用黄金、白银,还是一种将另一种的一般交换媒介地位排挤下去。在19世纪晚期,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发动了排挤白银的人为改变:用强制手段确立单一金属本位制度。黄金和白银能够也确实在同一个国家或者整个世界市场并存,或者可以是其中一种在某个国家发挥货币的作用,而另一种是另一个国家的货币。我们对汇率的分析对于这两种情况而言是相同的。两种不同货币相互兑换有一个比率,这个比率与用其他所有物品表示的每种货币的购买力的比值相对应。比如假设有两种并存的货币,黄金与白银,且黄金的购买力是白银的两倍,即每件商品用白银计的货币价格是用黄金计的两倍。1盎司黄金就倾向于交换2盎司白银,黄金与白银的汇率会趋向于1:2。如果某个时间该比率偏离了1:2,市场力量会在购买力与两者的汇率之间重新建立平衡。两种货币之间的这个均衡汇率,被称为购买力平价。比如,假设黄金与白银之间的汇率是1:3,3盎司白银兑换1盎司黄金。与此同时,1盎司黄金的购买力是一样是白银的两倍。现在,将商品出售换得黄金,将黄金换成白银,然后用白银再换成商品,这样可以赚取明确的套利收入。例如,人们会出售50磅奶油换取1盎司黄金,用它换取3盎司白银,然后用白银与75磅奶油交换,从而赚取25磅奶油。人们还能从对其他所有商品的这种套利行为赚取类似收益。套利会修正白银和黄金的汇率,使之回到购买力平价。黄金持有者增加了他们的白银需求,以通过套利行为获利。他们这样做会使白银相对黄金变得更为昂贵。反过来也就是说,黄金对于白银变得更为便宜,汇率向1:2的方向趋近。这个过程直到汇率重回到购买力平价才会停止,此时已无法套利,即套利的收益有自我消除,产生均衡的倾向。随着套利收益的消失去,原始的货币购买力比率重新建立起来。就上面这个例子而言,均衡比率很有可能保持在1:2的水平。因此,任意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倾向于处在自然购买力平价的水平,偏离平价往往会自我消除,重新确立平价比率。对于任何货币而言,都是如此,包括那些主要用在不同地理区域中的货币。无论货币交易是发生在相同还是不同地区的居民之间,除了有运输成本外没有经济性差别。当然,如果两种货币分别在两个完全分隔的地理区域使用,两地住户没有任何交易,那么两种货币之间也就没有汇率。如果货币市场一直保持着自然自发秩序的话,货币究竟是只有黄金还是只有白银,或者是两者并行流通,经济学并不能言之凿凿地给出结论。货币史上,对于是否要允许货币以自由波动的汇率流通,人们有着奇怪的犹豫。但作为记账单位使用的货币种类如何选择,在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活动中,人们自然会根据自己的便利来决定,无需给出任何确定性的结论。——————————————————————《经济学说及人物简史》电子书(pdf格式)每份28元,有需要购买者请联系我。无论是对经济学爱好者还是对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都是很优秀的学史教材。我的,需购书加友时注明“购书”。张康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seluosi.com/ljml/659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