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上):为什么“利息‘吞噬’投资”机制可以完美阐释“明斯基时刻”?
六、明斯基怎样描述明斯基时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笔者是《重构经济学》成稿之后、定稿之前,才认真通读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HymanP.Minsky,—)的《稳定不稳定的经济——一种金融不稳定视角》(清华大学出版社,年版)。在理解他提出的“投资融资周期”理论和“金融不稳定论”的思路和结论后,目瞪口呆,瞬间“石化”——确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如雷贯耳享名宇内的“明斯基时刻”,并非由明斯基教授自己命名,而是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大衰退后,经济学界在对经济理论进行深刻反思和广泛探索过程中,竟发现至少在20多年前,一位并不太知名的经济学家明斯基,已经发现了金融不稳定会引发经济衰退。于是使用明斯基时刻(MinskyMoment)用于指定经济运行过程中“撞及”的一种十分特殊时刻,即总体资产价值崩溃的时刻。
明斯基教授的主要观点是,经济在长时期稳定运行过程中,会导致债务增加(从数量上衡量)、杠杆比率上升(从质量上衡量),最终再也无法继续下去,经由内部滋生的支付困难导致在“明斯基时刻”爆发金融危机,整体经济进而陷入漫长去杠杆化的衰退过程。
那么他如何论证以上过程和最终结论?
首先,他说明人们为将来的消费,必须于现在进行投资。投资除了动用自有资金外,还可以向社会融资。向外融资一般是通过商业银行进行。为投资项目而融资的结果就是负有债务,要求债务人按照双方约定的方式支付货币来偿还债务。当然,融资双方应该信守在确定日期支付货币(全部、部分或现金流)的承诺。
其次,处于融资的那个时刻,是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决定着融资的数量和利率。而正是预期的正确程度,决定能否偿还债务。明斯基把人们的融资债务,按返本付息的性质分成三类。
第一类称对冲性融资(Hedgefinance)。债务人本意稳健保守,他们获得的现金流,除足够应付现时和将来支付利息的承诺外,还有剩余。当时日够久,可以归还全部本金。这是最安全的融资行为。
第二类称投机性融资(Speculativefinance)。债务人心中对是否能够返回本金不是太有把握,不确定性增加,即有一定的投机心理。他们获得的现金流足够应付现时和将来支付利息的承诺,但却没有剩余,这面临无法归还本金的窘境。可行的处理方式是借新债还旧债,让债务的本金“一茬接一茬”地滚动延续。
第三类称庞氏融资(Ponzifinance)。债务人预期得到的现金流,不足应付现时和将来支付利息的承诺,其差额需要动用本金来支付,这导致本金日益枯竭。有三种应对办法:一是因科技进步或机制创新等,本金的投资产生了更大的收益,从而转成投机性融资,甚至会是对冲性融资。二是,处于通货膨胀阶段,原来合同承诺的支付,由于通货膨胀而变成易于支付。三是,再借新债来弥补旧债,但数额比旧债更大。不过这是不可持续的,势必呈现出很高的财务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不仅债务无法偿还,而且融资所形成的资产价格也会暴跌。
再者,明斯基又认为,经济运行会在稳健和脆弱的融资结构之间来回变化,而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正是危机前变动形成的那种融资结构导致的不稳定性。为说明融资结构变动产生的固有矛盾,他将商业循环(经济周期)分为经济复苏、迈向繁荣、繁荣时期、衰退或危机四个阶段。于各个不同阶段,主导的融资债务类型有所不同。
第一是经济复苏阶段,以对冲性融资占主导。
由于刚刚过去的危机或衰退,借贷双方对投机性融资和庞式融资都避犹不及。借贷双方都认为正是由于以前安全“墙”太低,导致了危机或衰退的到来,所以融资必须稳健,因此融资主要为对冲性融资。在这种“氛围”下,利率很低而且平稳,货币供应精确而且有限。借贷双方根据自身利益和借款协议规划好未来收益,以确保有足够的本息偿还能力。如果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就会有足够的现金流确保金融协议完美无缺完成,这就是避险金融情境。
第二是经济迈向繁荣阶段,出现投机性融资。
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市场渐渐迈向繁荣。人们的风险态度开始略有转变,并且愿意承担更多的债务。而金融中介开发了更多支付手段,增加了货币流动性,所以商业银行也不会产生惜贷行为。负债增加但利率保持不变,这种情况下投机氛围开始显现:现金流的收益可以满足债务的利息要求,但是并不能足够满足每一个阶段到期合同的本金偿付。而正是在这一阶段,经济不断发展,并持续产生较高利润,实际获得现金流往往高于偿付现金流。厂商及其银行都认为投资主体还有多余的还债能力,后续的融资条件可以比先前的放宽一些、优惠一些,于是投机性融资者的比例将会上升。尽管明明知道,短期融资现金流只能偿付该期的利息,而无法完全支付该期的应付本金。但从长期来看,总体预期现金收益将高于总体投资成本,融资者依然愿意进行投资,并较为容易地将本金展期,利用短期融资为长期头寸融资。(记得那个利息流量与本金存量的公式么?正是这个等式,使得人们认为投机性融资是合理的。)
第三是经济处于繁荣时期,庞式型融资者不断增加。
在这一阶段,利率持续处于低位水平,经济开始出现过热的迹象,出现通货膨胀,原先债务购买的资产,其估值不断攀升(大家可从房改后房价一直飙升得到印证),市场中开始滋生盲目的乐观情绪,人们陷入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欣快感中。这样至少在某些阶段,利用债务再融资就变成了一种趋利必需。但如果资产不能升值,那么只能再借新钱才能维持到期利息的支付,这势必呈现很高的财务风险。此时,银行行为开始转变。它们为获得更多的风险准备金,防止可能的庞式型融资损失,采取加息对策,结果引起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导致原来投机性融资者的利息及其他成本开始大幅度上升,本意是投机性的融资者开始向庞式融资者转变,从而庞式融资的比例大幅度上升。
第四是衰退或者危机时期,主要取决于融资的结构特征。
经过此前大肆的信用扩张,金融行业的的杠杆率大幅提高,并且由于庞式融资大量增加,更要注意解决自身已经累积的风险问题,于是银行业开始收紧信用发放,提高贷款利率,甚至出现惜贷的局面。市场上信用开始紧缩,融资成本上升。这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那些签订债务协议的人,都会共同面临到期利息支付超过现金收益的窘境(其资产所产生的现金不再足以偿付他们获得资产所举的债务)。此时,利率只要小幅上涨,或者持有的资产(股票,债券,不动产等)少许呈现下跌,或者收入出现暂时停滞的话,融资者瞬间将陷入债务无法履行的破产状态。
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将越来越严重,其困境又被传递到经济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最终导致经济发生某种形式的危机。
那么,它会导致危害性极大的金融危机、债务通缩和经济大萧条呢,还是导致没有造成很大混乱的不景气衰退?这取决于经济的总体中货币的流动性、政府部门的应对能力和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干预程度。明斯基认为,经济危机阶段是一个漫长的金融去杠杆化的痛苦阶段,通过这个阶段,整个经济的融资方式又将回归到比较稳妥的对冲性融资。
简单地说,投资融资过程被划分为四阶段(见图7)。第一阶段,投资者们负担少量负债,偿还其资本与利息支出均无问题。第二阶段,他们扩展其金融规模,以致只能负担利息支出。第三阶段,即庞氏融资,他们的债务水平要求不断上涨的价格水平才能安然度日。第四阶段,金融不稳定,导致金融危机发生。
图7三类融资方式与投资融资周期(混子曰:《混专题之经济危机》——明斯基时刻,白癜风规范化治疗标准白癜风能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seluosi.com/ljml/3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