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已经有了非常发达的信贷关系。当时的牛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本,借贷的时候一般是用牛来计数,而且他们会考虑到牛群是随着时间繁衍和扩张的。当你把自己的牛借出去以后,你就会要求别人还的时候多还一些小牛犊,而且时间越长,要求还的小牛犊就越多。
这些小牛犊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利息”,牛群的繁衍和扩张就是我们俗称的“钱生钱”,相当于金融术语中的“资本扩张、财富增值”。而小牛犊的数目和借牛时间的长短、当时的养牛技术以及社会出借牛群的意愿都有关联。时间越长、牛群的繁衍速度越快,或者当地愿意借牛的人越少,那么要求你还的牛犊就越多,也就是利率越高。
回到我们的现代社会:形形色色的债务信贷关系已经成为了它的基石,如果这个债务关系破裂的话,整个社会就没办法正常运转了。那么维持一个庞大复杂的债务网络的核心是什么?就在于债务的成本要均衡、稳定和可持续。这里的成本,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利息”。
从开头的故事里,你其实会发现利息的本质,就是资金在时间维度上的价值。换言之,借钱要还本付息,是因为当你借钱出去的时候,意味着让渡了一笔资金的时间价值,你需要得到补偿,而这个补偿额度的大小又取决于几个因素。
首先是社会的时间偏好,也就是说一个社会倾向于现在消费还是未来消费。如果是倾向于现在消费,比如说人们愿意现在多消耗一点牛肉或者牛奶,就不愿意借牛出去,那么市面上资金的供给就会减少,从而就会要求更高的借贷利息。
利息还决定于一个社会的投资机会。当市场上的投资机会很多时,资金的增值就会很快,回报率很高。比如说当养殖技术很发达、牛奶和牛肉的产量很高时,这个社会对资金的需求就会增大,资金的价格就会上涨,也会体现为更高的借贷利息。
这两条基本特征就是著名的“费雪利息理论”。费雪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把利息定义为“现在消费和将来消费之间的选择”,其实就是从供给和需求两个维度说明了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怎么决定的:居民的耐心程度决定了资金的供给,社会的投资机会决定了资金的需求,这两者中间的互相作用就决定了整个社会借贷的成本,也就是利息。
不过,费雪理论也有局限的地方。它毕竟是20世纪初的产物,在这个世纪里全球的宏观环境、金融市场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债务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比如说费雪理论中“资金的时间偏好”,也就是在消费上的“耐心”,是一个给定的外生变量。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你会发现这种偏好其实是随着年龄、家庭经济状况,还有你的过往经历,在不断变化的。比如说年轻一代,尤其是现在的90后、00后,他们对现在消费的偏好就会更强。与此同时,当今的社会变化这么快,好像唯一能确定的事就是不确定性。那么当这种不确定性越来越强的时候,我们对现在消费的偏好也会更强,这就意味着资金的时间偏好,其实也随着整个社会的资金状况而变动,而不是一个完全外生的变量。
此外,在费雪的理论框架里面是完全没有国家和政府的痕迹的。而实际上我们可能都知道,从凯恩斯的《货币通论》开始,国家和央行对于短期利率的调控一般都是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经济过热的时候,央行就加息,提高整个社会的债务成本,让人们借债的冲动下降;当经济衰退的时候,央行就降息,降低整个社会的债务成本,来刺激人们借债投资消费的欲望。
尽管如此,费雪理论作为一个基础性的理论,仍然提供了一个非常简单和清晰的框架,来帮助我们理解利息的核心本质。比如说很多人都非常关心,为什么这几年中国的利率水平会持续地下降呢?
这就要看到咱们改革开放前30年的时候,遍地都是投资机会,所以投资回报率很高。在投资回报率很高的时候,大家都想借钱投资,也就意味着资金的需求量很大,所以利率水平自然就上去了。像90年代的时候,一年期的贷款利率一度超过10%,而这个数字现在已经降到了4.3%左右。
那这个利率水平还会继续降下去吗?这就取决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速了。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速维持在现在的水平,央行的政策不会发生大的波动的话,那么利率也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但是一旦中国的经济增速进一步下降,这个利率水平也会跟着一起降下去。
本文改编自得到APP《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第68期
扫描下方上海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公益中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seluosi.com/ljml/3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