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凌晨2点,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由1.25%-1.50%上调至1.50%-1.75%。
在美联储宣布加息5个小时后,今天早上7点刚过,香港金管局就迫不及待地宣布:上调基准利率25个点,至2.0%。
今天早上9点多,央行宣布:今日进行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上调5个基点至2.55%。
房地产市场被称为经济周期之母,房地产投资也成为影响中国经济景气的关键变量。对于购房人来说,从房地产投资的前景,可以大体判断开发商的市场预期、资金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调控的方向,进而顺势做出合理的购房决策。
那么,哪些因素是影响年房地产投资的关键变量?购房人从中又能获得哪些启示,且看下文的分析。
年房地产投资承压的两个主要因素
一是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持续回落。房地产开发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这使得房地产投资与资金来源具有较明显的一致性。然而,从具体的波动特点看,二者增速并不完全同步:
首先,房地产投资滞后于资金来源的增速大约3-9个月,这符合房地产企业先筹资后投资的规律;
其次,资金来源的波动受外部资金市场环境等房企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更大,因而其波动幅度也更加激烈,相反房地产开发投资主要是房企基于自身库存进行动态调整,增速也更加平滑。
在此,假设二者的滞后期为6个月。最近两年的数据显示:年12月末15.2%左右的资金来源增速,对应了年上半年8.5%的投资增速,而年上半年11.2%左右的资金来源增速对应了7%的投资增速。由此推论,年下半年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增速在7.4%-9.7%区间内波动(见下图),相应地,年上半年投资增速可能在3%-6%区间内。资金来源的持续回落,必然会造成投资的持续下滑。
二是房地产销售连续下滑。从需求端看,在严调控方向不变和按揭贷款利率不断上升的趋势下,年房地产销售面积已降至7.7%。房企的策略以消化现有库存为主,并不急于开工建设。由此,年12月新开工面积累计增幅也下降至7%。随着房地产销售的持续下滑,尽管房企会有一定的补库存投资,但整体开工增长前景并不乐观。相应地,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将持续下行。
支撑房地产投资不失速的两个次要因素
除了上述两个主要因素的负面影响外,下述两个次要因素则将有利于房地产投资保持韧性。
一是土地购置面积持续高位增长。土地和资金,同为房地产开发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尽管开发商囤地的现象较为普遍,但历史数据却表明,土地购置面积与房地产投资仍存在较大的一致性。然而,年以来,二者走势分化趋势明显:土地购置面积增速持续上升,但投资增速不断下降(见下图)。这一背离或许与新形势下的土地供应政策变化有关。
在本轮房地产调控周期前,各地方政府的土地供应主要受房价影响,房价上升较快的时候,为了控制房价,增加房地产市场供给,政府出售土地的意愿趋于增加,而房价增速下降时,为了控制房价过快下滑,政府倾向于减少土地供给。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思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土地供应的主要参考指标不是房价,而是住房库存消化周期。
地方政府的决策依据是:
年4月住建部80号文要求,各地要根据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对消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城市应停止供地,36-18个月的城市要减少供地,12-6个月的城市要增加供地,6个月以下的城市不仅要显著增加供地,还要加快供地节奏。
有必要指出的是,从更长的历史周期看,房企购置的土地迟早要进入开发周期,只不过开发的周期可能要进一步延长。因此,年土地购置面积的高增,将成为稳定未来两三年房地产投资的有利因素。
二是三四线城市棚户区改造新增投资仍然较大。三四线城市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是去库存的重要工具,也是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年5月,国家明确-年再改造各类棚户区万套,年均万套与年万套的差距并不大,无论是货币化安置还是原地改造,都将有利于房地产投资的增长。
从棚改的资金来源看,此轮棚改央行专设的国家开发银行抵押补充贷款(PSL)将保持在稳定水平,截至年12月末PSL余额累计已达到2.69万亿元。
综合两方面因素看,当前影响房地产投资的主导因素(资金来源和需求端)都是向下的,特别是年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在各个渠道都将继续受到明显抑制,这将是房地产投资承压的关键因素。
与此同时,尽管阶段性去库存已接近完成,但房地产调控方向并没有逆转,特别是按揭贷款门槛和利率持续上升,对于需求端的预期影响较大。当然,房地产投资也有房企购置面积高增、棚户区改造持续等稳定、有利的条件。由此,年房地产投资下行趋势还将延续,全年投资增速将在3%-5%左右。
买房人不妨把握好结构性购房机会
对于普通购房人来说,房地产投资对于房价并没有必然和直接的影响,它是房地产开发商的市场预期和资金供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房地产投资的下行,暗示着年房地产市场还将延续当前的调控方向,加上按揭贷款利率持续攀升,房价整体牛市的可能性不大,但结构性购房机会仍然存在。具体来说,可根据以下几方面条件相机抉择:
其一,一线城市可买入高品质楼盘。受限价政策影响,一线城市价格管控异常严格,部分区域、板块甚至出现一二手价格倒挂现象。短期内,一线城市调控难言放松,中高端市场更是价格管控的重点。因此,一线城市特别是上海、深圳的市场长期看好,利空已经出尽,价格触底现象隐现,中高端优质楼盘值得介入。
其二,人口净流入、前期价格涨幅相对较低的强二线城市,房价明显下跌的概率不高。前期涨幅过快、交易低迷的强二线城市购房者可观望一段时间,相反,前期涨幅相对偏低、与一线城市房价差距更大的二线热点城市库存已大幅下滑,房价上涨潜力仍然存在。
其三,核心城市对周边三四线城市溢出效应仍值得期待。特别是一线和强二线核心城市周边、高铁一小时经济圈三四线城市、卫星城,房地产市场将可能继续分享核心城市的人口、资金溢出的红利,住房潜在需求较大,房价稳中有升的趋势可期。
最后再来说说此次央行加息对购房者的影响。买房申请银行贷款,房贷利率取决于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以及银行自身的幅度调整(打折或者上浮)。央行调息后,各大银行总行会统一下发通知,各分(支)行信贷经理会以总行的通知为准,根据自身业务、额度等做出上浮或者打折的调整,此时买房就会按照调息后最新利率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新购房的人在没有完成备案以前,贷款利率还有可能出现变动,比如之前银行说按照基准利率,后来因为还没有完成备案,央行加息了,贷款利率就很有可能会按照加息后的执行。
对于已经买房的人,同样受到调息政策影响,具体调整规则取决于贷款合同中的要求:
一是按年调整,也叫次年调息,比如年2月贷款买的房子,年10月央行降息,那么就是从年1月1日起按照新利率执行。目前多数银行的房贷合同都按照这种方式调息。
二是满一年调整,比如年2月贷款买的房子,年10月央行降息,要到年2月贷款满一年后才按新利率计算。
三是固定利率,就是签订贷款合同的时候,不管以后央行升息还是降息都按照合同上的利率执行,比如当年申请房贷按照8.5折的利率执行的,基准利率也只有4.9%,即使现在央行加息对你也没影响,算是捡着便宜了。
但此次央行加息,不是提高“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只有提高“贷款基准利率”,才会影响已经获取房贷的购房者的负担。按照常规,央行不论某一年正式加息几次,购房者还款利率的调整,都将在下一年度“第一个月”开始执行。所以最终不会增加“已经贷款的购房者”的负担。
对于今年准备贷款的购房者,情况就不同了。虽然基准利率没有调整,但如果央行不断“软加息”(货币市场加息),市场利率会提高,最终各银行“可能会”提高房贷的上浮水平,这样未来获取房贷的时候,实际利率可能会上升。
白癜风会不会扩散白癜风北京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seluosi.com/ljml/2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