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与价格

财政发力稳增长新增专项债发行量破万亿,利


年新增专项债规模设定为3.65万亿,与年持平,低于年的3.75万亿元,意味着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增长速度将从此前的29%上下回落到22%左右。但同时,年四季度所发行的1.2万亿专项债大部分将在今年一季度投入使用,今年实际可用专项债资金规模可达4.85万亿元。

分析认为,因今年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加之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原因,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安排未超去年。但考虑到专项债资金结转,年实际财政支出力度将显著增强。

新增专项债发行量破万亿元

完成“提前批”额度近七成

财政部2月14日公布,经国务院批准,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财政部提前下达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亿元,专项债务限额亿元。由此计算,年“提前批”新增专项债发行限额占比仍超八成。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近日表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要求财政政策发力适当靠前,提前下达专项债券额度,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主要是为了尽早发挥对有效投资的拉动作用。

财政部部长刘昆曾在《建立现代财税体制》一文中谈到,要根据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需要以及财政可持续的要求,合理确定政府债务规模。他表示,要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确定机制,一般债务限额与税收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匹配,专项债务限额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及项目收益相匹配。

在财政节奏前置稳增长的背景下,年地方债提前在1月拉开帷幕,当月发行一再提速。根据财政部披露的数据,年首月亿元的发行额环比去年12月增加逾一倍,其中,新增专项债券发行亿元,发行占比为约七成。进入2月之后,地方债发行速度环比放缓。据新华财经统计,2月全月地方债发行规模达约亿元,由于春节因素影响,规模虽不及1月,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另据新华财经统计,截至3月13日,年内地方债共发行.亿元,发行只,其中新增专项债共发行.亿元,占比达75%,占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的68.67%;新增一般债共发行.亿元,占比达17%,完成“提前批”额度的近七成;再融资债券共发行.亿元,占比达8%。

根据财政部此前关于一季度尽量将“提前批”新增专项债限额用完的要求,这意味着,目前还剩余.亿元新增专项债将在3月底前发完。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王正国对新华财经表示:“今年年初财政发力稳增长的节奏或将更加靠前,一季度内财政支出、政府债融资以及基建增速可能都有所加快。”

(制图:新华财经)

财政支出强度有保障

基建投资占比过半

数据显示,年全年共计发行地方债(含定向)7.4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从完成情况来看,新增地方债发行超4.2万亿元,完成限额的99%;其中一般债完成度98%,专项债完成度99%,基本顺利完成全年发行任务。根据测算,年第四季度发行的部分新增专项债所募集资金(约1.2万亿元)将结转到年使用。

机构分析认为,考虑到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8.4%叠加年新增专项债结转到今年,“两本账”实际支出规模预计将明显增加,在逆周期调节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另外,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相比去年下调了0.4个百分点,降至3.0%以下,与疫情前的年持平。年我国GDP为.4万亿元,按照年GDP增速5.5%的测算,那么年GDP现值大致是在万亿元左右,由此计算,年赤字规模大约为3.37万亿元,相较年下降了亿元。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FICC分析师明明认为,财政政策没有选择增加赤字率,而是通过结转结余与调入资金保证财政支出强度,体现出一定的政策定力。明明对新华财经表示,财政政策定调明显更加积极,最新的提法变为“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和“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因此,不论是一般公共预算还是政府性基金,年内大概率都会由收缩转为扩张。

华创证券首席分析师周冠南亦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她对新华财经表示:“今年的政策力度排序预计依次是宽财政、宽货币和稳地产,可以说财政边际加码的力度将大于货币政策。同时,今年是此前下达提前批次政策有效期的最后一年,地方债方面将更注重使用效率的提升,形成实物工作量,短期内基建的表现需要观察一季度增速的提升情况。随着稳增长诉求的增强,财政发力将带动优质项目审批加快,地方债项目储备可以用作财政发力的工具。”

从专项债的募资投向来看,根据新华财经初步统计,年内专项债募资投向基建的比重为约50%左右,其中在今年1月基建投向占比甚至超过了67%。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新华财经表示,今年基建投资提速已成定局。这将是当前对冲房地产投资下行、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政策工具。

王青认为,目标财政赤字率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这两个指标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今年的财政政策力度。首先,目标财政赤字率的下调主要是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角度考虑,体现财政政策从疫情冲击阶段逐步回归常态。但与疫情前历年均值相比,2.8%的赤字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意味着当前宏观政策仍处于“稳增长周期”。其次,受房地产市场波动影响,预计今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将出现负增长,加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会继续受到严格管控,“堵偏门、开正门”导向下,需要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继续保持较高规模。

地方债降成本:

发行期限收短、发行利率降低

从财政部数据来看,年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期限为6.1年,年达到14.7年。不过,这一数字在年缩短至11.9年。同时,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率近些年也逐步下滑,从年的3.89%降至年的3.36%,减轻了地方债务融资成本,有利于债务可持续性。

据新华财经统计,今年前两个月地方债发行成本继续回落,不少地区个券中标利率较基准仅上浮10-15bp。数据显示,1-2月共发行的只地方债中,中标利率在15bp的占比最高,达到61.42%,较此前的25bp常规上浮水平明显回落,前两个月的25bp上限仅占比25.14%。

数据还显示,有不少地区的地方债成本已经大幅下降,1-2月的地方债中标利率较基准仅上浮10bp,这包括5期宁波专项债、11期浙江地方债、5期广东专项债、3期江苏专项债和3期北京地方债,另有43.46亿元北京地方债中标上浮14bp,成本也较低。此外,仅2期贵州专项债中标利率上浮30bp,保持在较高水平。

(制图:新华财经)

财政部国库司副主任许京花此前表示,财政部将进一步优化地方债发行定价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参考地方债收益率曲线合理设定投标区间,不断提升发行市场化水平;积极推进地方债收益率曲线建设,强化曲线定价基准功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表示,地方债中标利率较国债上浮区间有所收窄,体现为流动性宽松度提高,对于地方债来说,发行压力将有所减轻,对于地方债绩效考核方面,地方债成本会有所降低,从而提高各地地方债发行效率。

华泰固收观点称,在欠配压力下,未来地方债发行利差压缩是大势所趋,对市场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一是地域间利差水平面临重估,不同资质地方债价格会出现分化,背后主要不是信用差异,更多是当地金融资源、地方债流动性等差异。二是有助于理顺国债和地方债、一级和二级价格体系,地方债流动性将有所改善。

来源:新华财经

审读:喻方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seluosi.com/ljml/1133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