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利息与价格 > 利息与价格历史 > 读书笔记闲话广场协议
当前位置: 利息与价格 > 利息与价格历史 > 读书笔记闲话广场协议
最近读的几本书,都与年的“广场协议”有关。
书中有凭有据有事实,有正论有细说,有预测有揣测,也有一丁点的咸吃萝卜淡操心。
总之是,各种视角、解读和观点,印证了一段挥之不去的历史。
1.
二战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一片废墟的日本和联邦德国重建,并向他们敞开了市场。
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一路走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品畅销全球,外贸出超。
而老大,从40年前的债权国、贸易顺差国,变成了财政外贸双赤字,制造业萎缩,对外贸易逆差增长的国家。
家用电器贴的是日本和联邦德国标签,满大街跑的是日本和联邦德国汽车。…行情飙升还在继续。
这让老大不适,也让老二忐忑不安。
毕竟,“要改变入超”的风声一阵紧似一阵。
“平息美国人的怒气,尽可能地避免美国启动经济制裁措施,作为一种让步而主动提出将日元升值。”(参考俞天任《大泡沫》P58)
老二怯怯提出双方沟通。
“文件指出,干预货币应是美元、日元和马克。”(参考船桥洋一《管理美元》P17)
正合吾意。老大又扩大了范围。把平时不对付的联邦德国弄进来,再掺合英法跟随,站台,陪太子攻书。
嗯,就这么办。完美。
站在老二位置,老大的话还是要听的。
可这一听,就不知道入了多少年的坑。
应了网络上说的,希望还是要有的,万一见鬼了呢。
真是见了鬼,到如今影响还绵绵不绝。
2.
年9月22日,美日德英法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召开会议,史称广场会议。
会上,五国签署了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协议:共同抛售美元,收购本国货币。非美元货币升值10%到12%。
简言之,就是五国通力合作,操纵本国货币升值,让美元贬值。
这说明,凯恩斯主义也好,奥地利学派的自由贸易也好,只要趁手,能解燃眉之急,都可以取其需要部分为我所用。
协议签了不到3个月,日元兑美元从1:迅速升值到上下,升幅20%。
到年5月,老二诉苦,不能放任日元继续上涨了。
可老大认为两国汇率不存在对抗,无须采取措施。
年,兑美元升幅:日元86.1%;马克70%;法郎50.8%;意大利里拉46.7%;英镑37.2%,加元11%。
单从调汇来说,广场协议的目标早已达到。
从实体经济来讲,只是名义变量,不是实际变量。
但也并非没有实际意义,美国和日本互帮互助赢了大选。
“据说当时贝克(时任美国财政部长)是这样讲的:鉴于我们上一次帮助了你们(指中曾根参选首相),现在轮到你们帮助我们大选了。”(参考船桥洋一《管理美元》P)
有时候,看似剪不断理还乱的事情,不过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交易,或“一口锅里搅马勺”的讨价还价。若再加入政治因素就讳莫如深了。
旁观者且慢生出公道心。
3.
资源匮乏的日本,以外贸立国,市场在海外,所以打心眼儿里不想日元升值。
“美国实在是个善变的国家,很少拘泥于面子,时常作为霸权国家存续而优先获得实际利益。…为了制造出有利于自己的形势,不管使用怎样的手段也要向全世界呼吁。”(参考菅下清广《请等到年》P)
美国认为自己出口不振,进口猛增,失业率攀升,布雷顿森林体系(金本位)垮台,都是顺差国(主要是日本、联邦德国)惹的祸。
由此,征收进口附加税颇为狠辣。有的高达%(如摩托车、计算机)。同时强迫顺差国进口美国的农产品。
美国企业家李.摩根说他的挖掘机卖得不如从前,不是经营不善和技术落后,而是“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太低”。
反过来,大藏省(0年以前日本管经济的部门)严防死守,认为维护1:的汇率比价,就等同于维护日本的经济稳定。
简单算一下账。
如果一辆丰田车在美国卖0美元,美元兑日元汇率1:,合50万日元。广场协议之后某日汇率为1:,等于34万日元。
都卖0美元,后者每辆车亏16万日元。要保住原收益,只有把售价提高到美元。
但涨价,客户就少了,或者没了。市场份额自然还给美国汽车商。
克莱斯勒公司总经理艾柯卡说:日本产品倾销,依靠的是税制优惠和美元坚挺,日本的保护主义的石头终有一天会砸向自己。美元汇率偏高是赤字经济的私生子,只有美国人自己才能解决。
各打50大板,他还比较客观。
可多数人相信,只有干预了汇率,日本、联邦德国商品才会自动退出美国市场。
4.
是这样的,广场会议之后,日本不但出口产业被冲击,国民生产总值GDP也连带下降。
这令日本非常担忧。
“中曾根指示宫泽要把日元/美元汇率稳定在日元左右——一个中曾根本人也无力完成的任务。”(参考船桥洋一《管理美元》P)
东京市场突破日元以后,日本请求美国联合干预,阻止日元继续升值。
可想而知被拒绝——给你指条明道:推动国内消费。
日元升值“正在进行时”,意味着百姓手里的钱少。钱少就不敢花是亚洲这边的祖传,消费自然被抑制。
消费被抑制,如何推动?
完全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南辕北辙、左右都不行的事情。
老二太难了。
5.
也有的认为广场协议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拉上几个国家,打压日本的贸易保护主义。
日本处于下风,在应付广场会议带来的经济忽冷忽热方面疲于奔命。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只要美国入超一天不改变,赤字一天不变成黑字,日本就是那个挨刀的,被索命的小鬼。
美国的目标是美元下跌超过年峰值的25%,约等于日元的样子。这个目标也差不多达到了。
可百尺竿头还要更进一步。
美国认为,美元是贬值了,但并没有改善美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失衡,外贸赤字丝毫没有减少,逆差最高时达到亿美元(这个数字各书可能有出入)。
是事实,可日本和联邦德国揣着明白装糊涂,坚决不认账。
哪有那么快,效果时滞是正常的,起码要等15个月以后才见分晓。
“联邦德国和日本均拒绝了美国提出的他们应该刺激国内经济的建议,指出其各自的经济增长率已经足够高。”(参考船桥洋一《管理美元》P52)
老大不听解释,催促日元继续升值。
真以为日本就那么听话?
顾左右而言它。回以太极,以柔克刚,稳住汇率。
对日本的慢作为和不作为,贝克(美财政部长)气不打一处来,毫无延迟满足心态。
在年9月的某次几国会上,一位官员说,“天哪,正在波动的不是汇率市场,是贝克。”(参考船桥洋一《管理美元》P)
美国坚持调整汇率,说明至始至终把贸易赤字的发生原因归结在日本身上,从不检讨自己。
不从自身找原因,即使日本、联邦德国退出美国市场,以后出现问题还会甩锅。轻车熟路,总会找到替罪羊的。
四川俚语,“说得脱走得脱”。
凭三寸不烂之舌,把自己的责任说到别人身上,就一切OK平安无事。
至于后续如何,国家如何,那不是自己的责任。
有些大事件,溯本清源,格物致知,发现又和“人品”这个基本硬核挂钩连通。
6.
年9月,美国和日本联合发表未来经济措施。
日本提交补充预算,以刺激国内经济。
有的认为这是在糊弄老大——没准儿有可能。
被搞得无可奈何,还不是“你有政策我有对策”。
这也是生存智慧。
年2月22日,美、加、法、日、英、德、意七国在巴黎卢浮宫召开了称为“广场协议2.0版”的会议。
卢浮宫会议认为,干预外汇市场,无助于汇率稳定。
要求控制美元汇率再度上升,确定汇率目标区(法国提出)来维持各国汇率稳定。
之后,贝克要求,“美国加息,日本和西德减息,拉大美国和西德日本之间的银行利率差距,从而诱导资金流向美元。”(参考俞天任《大泡沫》P)
“我们有必要在大脑的一角铭记,在关键时刻美国经常进行有利于自己的规则变更。”(参考菅下清广《请等到年》P)
日本认为国内经济状况开始好转,本来利息已经减了好几次,都2.5%了,就没减。
可在美国的催促下,不得不实施了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
从年11月到年4月,日本早已有的泡沫随经济持续景气吹胀。
全球资本蜂拥而入,再次推高日元汇率和资产价格。日本也晕乎乎地发烧,向世界呈现出暴发户模样。
索尼买下哥伦比亚影业,三菱收购洛克菲勒中心。并宣称,日本地价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很是财大气粗,洋洋自得。
中国大妈组团世界扫货其实是第二波,第一波是日本大姨。
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通货膨胀,失业率增加。来去自由的国际热钱釜底抽薪,股市下跌,银行坏账显现。许多人房产套牢,债务缠身,走投无路,不思生还。
即便如此,却怪诞地紧。
日本态度奇葩地端正,压根儿不承认这是美国打压的结果。
而认为美国作为贸易伙伴,在全力纠正日本的外部失衡。
天,无可救药地…,太量子力学了。
美国百分百甩锅日本,那是笃定日本只会跪地接住。
要不然,是两家唱双簧?错误,没人敢把国运押上赌。
那是怎么一回事。
水太深。不能深究,深究就是小人之心。
7.
日本有日本的打算。
战前一心要脱离亚洲,成为欧洲国家。战后黏着老大,玩冷淡风没伙伴,比较孤单。
年中曾根上台,着眼于跻身国际事务,高调外交,秀大国风范。希望日本能扮演世界新角色,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
所以,美国怎么找茬,也是圈内老大在悉心教导,逆来顺受是必须,是条件,得扛住。
经过广场协议,被掐住命门给收拾懵了,猜想有可能被叫醒。
况且也不是铁板一块,日本企业家就与政客不同。
众多的土地所有者,零售商、稻米种植业主、夫妻店和官僚,与中曾根的执政理念也很矛盾。
本来嘛,己不正焉能正人。
不收敛浑水摸鱼的习惯,还怀疑日本阳奉阴违,总是追问汇率调整到多少你们能够承受?
着实令人反感。
政客们不傻,一堆含糊其词,不报告准确数字。
不过,隔行如隔山,他们确实也摸不准企业家们到底如何抵御来势汹汹的广场协议。
面对“非要封杀你”的霸道,企业家们没脾气,毫无要掀桌的迹象。
只知道螺蛳壳里做道场,埋头猛搞技改挖潜,在降低成本上做文章,竟然让产品不提价还有利润可言。
且生出自信,谁能有咱的无敌精明?
老大就知道老二没看上去那么诚信。密切监视有无隐瞒小动作,随时予以敲打。
8.
其实,不存在小动作。老大想多了。
就是平常套路一般打法:满足客户需求,练内功出精品。
老大也明白,什么东西卖给日本那是找不痛快,丢面子。
产品被拆得七零八落,几弄几弄,重新组装后返销,不但成本降下来,样子也清爽许多,而且性能比原装还好,包括武器。
所以,真相是——
“日本的实体经济在广场协议之后并没有毁灭,还在很扎实地持续运行,并没有出现在欧美常见的遇到经济危机就发生企业大批倒闭,失业率急速上升,街头溢满无家可归的人那种景象。
经济企划厅每年要做企业问卷调查,其中一项是能够盈利的日元汇率是多少。
平均值是:年1月.4,年1月是.9,下幅接近20%。
其中最多的是左右。14%的企业能够在的汇率下盈利。
富士银行对机械行业的调查也有盈利日元汇率这一条。
年是,年上半年是。这几个数字都高于当时的实际汇率。”(参考俞天任《大泡沫》P)
这已经不仅仅是有非常厉害的科技能力了。
是忍辱负重?凤凰涅槃?还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也许都是。
但是,向内挖潜,榨干成本也不是无止境的,毛巾总有拧干的时候。
宇宙间有一类不分国界的存在,叫企业家。他们动动脑瓜,危机就变成机遇。
正面攻不上侧面攻,日本把生产基地转移到周边国家,过渡难关。
先是东南亚,香港,台湾,而后是中国。与之成立合资企业,产品从他国出口,不算日本出超。
创意无限,天地无限,拓展无限。
就像黄河来到晋陕大峡谷,跌落壶口,过蒲州,堵在横亘的秦岭华山前。
蓄积的力量选择改变方向,一个几字形大拐弯就舒展开来,快快乐乐奔流到海不复回。
历史也不复回。
日元升值成为日本经济史上的一次转折,或者某些人更愿意说是思想上的一次跃迁。
日本企业打开了境外市场,破了产品只销往美国才赚钱的魔咒。
当然,从长远来说,又造成产业空心化的问题。
因为无论如何努力,最终也没逃过日元大幅升值,带来的国内通货膨胀,经济过热,以及房地产泡沫崩溃而形成的经济长期停滞局面。
近日笔者路过一个简陋的工棚,门口干干净净,贴着对联:人品精品同在,诚信创新永恒。注目礼几分钟。
9.
35年过去,一说汇率话题,无须多言,绕不开广场会议。
日本依附美国,谦卑得俯首帖耳,听任颐指气使。
扶持是真的扶持。长大可以,但触及到根本,比如超过老大试试,免不了会被找补。
老大行事风格就这样,一家决定游戏规则,不断掂量外部得失,不顾他国利益,硬性校准,直到获利。
广场会议之后,日本似乎践行着19世纪英国最富盛名的哲学家斯宾塞的话:“生命是为了适应外在关系而对内在关系不断调整。”
作者威尔.杜兰特评价说,斯宾塞忽略了“生物对环境的改造。此外,生物能够凭借一种神秘的力量做出预测性调整,这种预测性调整是生命力的体现,而斯宾塞没能对这种神秘力量做出解释。”(参考《哲学的故事》P)
也就是说,生命或者生物既要适应外界,也要冲破外界。
这一点,日本被逼上梁山上后,体验不可谓不深刻。
有的国不一样,以礼相见,谨慎对待国与国关系。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独立自主,保持距离,稳妥前行。经济没有停滞,也没有发生大的波折。
每个国家的道路选择有自身原因,也有历史原因,只能尊重。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洄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先秦.无名氏《蒹葭》)
意思是某些事情,逆流而上,道路艰难而漫长。顺流而下,宝贝就在正前方。
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顺其自然,万物自有馈赠,胜于揠苗助长。
参考书目:船桥洋一《管理美元》、俞天任《大泡沫》、菅下清广《请等到年》等
end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seluosi.com/ljls/6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