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与价格

从直播到共享单车,深扒风口背后资本做


?编者按

打车、单车、充电宝……这都是上亿级的支付场景,打到最后一定会有腾讯和阿里入场,只要有了这两家进场,还怕没有接盘侠?

近几日,行业圈里战火连天,撕逼成为主旋律。

这边,陈欧大手笔进军共享充电宝,40天12亿资金涌入共享充电赛道,那边思聪少爷发下毒誓,这事要是能成我直播吃翔。

这边,映客终于卖身。蓝湖资本殷明撰文指出映客不是一个可以建立长期壁垒的公司,那边投资男神朱啸虎怒了:“不懂装懂的投资人只能回学校里教书,根本不适合在风浪里搏击!”这两年他的话几乎是很多创业者眼中的“政治正确”了。

这边,百雀羚神广告毫无悬念地刷屏,那边就有人质疑说这广告是到处摘抄、移花接木。

空空狐的苦情戏上演第二季,投资人开始炮击创业者,甚至晒出了女创业者拿着投资款一掷千金的发票照,这架势颇像一个声称看走眼被渣男睡了的妹子,晒出对方的酒店消费记录。

摩拜和ofo的战争则进入新阶段,先是“ofo员工”爆出公司内部贪腐严重、薅羊毛成风,接着是知乎上匿名回答说摩拜创始团队用投资款洗钱。

如果说,前两年的创投圈是史诗大片一般的波澜壮阔,那么现在它已经演变成了宫斗剧一般的波诡云谲、并且有越发低俗无聊的趋势。

细究这些撕逼的本质,其实指向都是一个问题:靠谱不靠谱?质疑者可以列数各种逻辑数据,你这个事情根本不靠谱啊!支持者只需轻蔑一笑,那是因为你“看不懂”。

按理说,“看不懂”理应是投资的屏障,但事实上它却具备黑洞一般巨大的吸引力。

▍看不懂的项目后来怎样了?

创业三年多,在商业分析领域,我自问已有一套,但是这几年2c的项目,仍然有很多我看不懂。每当这时,总会有“好心”的投资人站出来,帮我醍醐灌顶,刷新三观和认知。

刚开始,不少O2O项目我看不懂,什么都要上门吗,这不就是补贴砸钱买用户吗?投资人说,那叫互联网思维抢占市场份额。

刚开始,不少P2P项目我看不懂,这么乱来、政府一管不全死了吗?投资人说,那叫找到规则漏洞野蛮生长!

前两年,不少90后社交项目我看不懂,这都什么跟什么呀。投资人说,那是因为你老了。

前两年,不少图片社交项目我看不懂,不就是美图工具吗。投资人说,那是因为你的审美太low了。

前两年,什么河狸家雕爷牛腩我看不懂,感觉就是讲故事吹牛逼啊。投资人说,那是因为你没消费升级没互联网思维。

前两年,某社交产品我看不懂,除了交互好看,本身并没有什么特点啊。投资人说,你不懂这叫克制。

前两年,在线教育的投资火我看不懂,那么多单向灌输的课程,一节都听不下去呀。投资人说,那是因为你已经不在学习的年龄。

去年,VR的爆火我看不懂,这技术是有多不成熟、头都晕啊。投资人说,时机已经到了,这就是下一代终端。

去年,有一个知识付费产品我看不懂,明显运营炒作就是一流啊。投资人说,你得乐观看,他们是多么牛逼的团队,或许这个就是知识的未来。

去年,直播的火爆我看不懂,这分明就是秀场夜总会啊。投资人说,你傻了吧,直播是未来是下一代社交。……事实证明,以上的“看不懂”最后不是死了挂了,就是没有了声音,或者转型了,至于克制,后来张小龙都否认了。我看不懂且不看好的项目,就算融资时再声势浩大,最终也没有一个能成功打我脸。这件事情告诉我,要相信你的直觉和理性,尽管它们的证明需要时间。

常言道,事反常必有妖。很多时候真的不是我们看不懂,不合理的东西本来就不合理,只是需要时间来证伪。

▍那些该死的投资人死了吗?

从O2O到直播,不靠谱的风口最终都死了,那么按说这些人傻钱多的投资人也应该臭名远扬血本无归了?

不好意思你错了,臭名远扬血本无归的可能是涉身其中的创业者,但是那些投资人(特别是做局的早期投资人)都赚了。

网上有一个报道传播很广,说ofo这个项目一开始在真格没法过会,徐小平说:“戴威是北大学生会主席,投他我们肯定不吃亏。”然后这个报道特别指出这笔投资“翻了好几十倍”。我们且不评论当时的ofo或者徐老师是不是不靠谱,关键在这个“翻了好几十倍”。

投资的本质就是交易,就是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只要能找到下家,包装出一个好价格卖出去,早期投资人就能翻个几倍几十倍全身而退。

这是我们常说的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的区别,大陆的很多投资玩家们根本不在意项目的未来,不在意公司十年二十年基业常青,他只需要在意与自己最有关的这几次交易,有没有接盘的,能赚个多少钱。

这就像中国的房价,大家都觉得未来可能会崩,但是没有人在意,大家疯狂炒房,都想着只要在自己手上不崩,只要自己后头有接盘侠。

正如鸵鸟电台的kk兄弟所说,某些网红投资人







































白癜风治疗哪里最好
中医白癜风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seluosi.com/ljls/37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