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周按
《CEO说》这本小书没有高深的理论、炫酷的包装,它不是一本讲述如何培养CEO的书,而是一本适合公司各级员工阅读、帮助他们理解公司管理话语体系的书,涉及财务和人力资源两大块的基本知识。此书有四个部分,如果你懂财务,可以跳过前两部分直接看后两部分;如果你懂人力,可以只看前两部分;如果你像万周君一样既不懂财务也不懂人力,最好精读全书。
文/万周君
9月底的一个傍晚,笔者正在万科总部食堂吃麻辣烫,碰上祝九胜。那天他托盘里端着一碟排骨、一碟番茄炒蛋、一碟烧茄子、一碗米饭,坐在笔者斜对面。遇见这位公司资金运作大咖,自然不能放掉学习机会,笔者顾不得擦满头的大汗,此前心里一直萦绕的那个问题脱口而出:
“祝总,最近我看了《影子银行内幕》,里面提到一个细节不太明白:中国一些中小企业,做着利润微薄的产品,却敢借24%利息的贷款,为什么其中还有不少企业能活下来?”
祝九胜点点头,笑道:“很简单,比如一个打火机只能赚一两分钱,但他们可以让一笔资金周转十几次甚至几十次,这么算下来,别说24%的利息,更高的也敢贷。”
笔者听得似懂非懂,他却若有所思地说:“其实所有生意的本质都是一样的。”
“哦?”
“本质就是和时间赛跑。”
笔者智商有限,依旧一头雾水,不过出于礼貌,还是点点头。
他似乎看破:“推荐你看看《CEO说》这本书,很薄,但说的很清楚。”
快递送来《CEO说》那天,听同事说,祝九胜把这本书也推荐给了郁亮。
页的小书,找个周末看完,颇多收获,也颇多联想。
中文书名《CEO说——像企业家一样思考》,其实书的主要内容还是英文原名概括得准确:《CEO希望你了解什么——运用商业智慧理解你的公司究竟如何运作》。这不是一本讲述如何培养CEO的书,而是一本面向公司普通员工、试图统一公司内部话语体系的书。身在公司(尤其是大公司)的人可能有这样的体会:日常工作千头万绪,不同部门的同事受制于专业出身,对公司的理解千差万别。然而根据笔者有限的观察,在公司里,CEO与普通员工面临的挑战并没有本质区别:不论智商情商高低,人人每天只有24小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工作的重点?
在我们身边,常见的一种工作思路是,碰到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但这种战术上的勤勉不能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公司越大,就越像一部巨大的信息处理机器,所有人必须对每天接收的信息进行过滤:哪些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然解决的问题?哪些需要跨部门协同?哪些是根本无需理会的细枝末节?哪些又是最关键的抓手,值得公司上下齐心协力去做?
世界最优秀的CEO韦尔奇在自传中,概括了CEO的职能,共有31条(第一条是“诚信”),比较感性,而《CEO说》这本书虽然很推崇韦尔奇,但还是将CEO的工作抓手浓缩为“6+2”:现金流、利润、周转率、资产收益率、业务增长和顾客,再加上“员工”和“沟通机制”。大体上可以分为“财务”和“人力资源”两大块,论述并不艰深,案例点到为止,翻译质量也比《超越绩效》要好。
开篇的“企业经营6+2法则”图表概括全书,我们可以把它改编成如下的形式:
其中:
P是公司业绩。CA是现金流,“现金带给公司生存能力,它就是公司的氧气”(P21),普通员工容易把现金流看成是财务部门的事,但作者在书中举了收发室工作人员的例子,说明现金流跟公司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有职责帮助公司“快收慢付”现金。(当然,万科周刊从来不拖欠稿费)
R是资产收益率,它取决于利润率(M)和周转率(V),R=M×V,这个并不难理解,日常生活中我们讲“薄利多销”,本质就是这个公式——“薄利”(M)的行业可以通过“多销”(V)来弥补,多给一些时间,整体收益率并不差。虽然不难理解,但周转率(V)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指标,我们说某个行业“暴利”、某个行业“微利”,直觉上都是利润率,而忽略了快速周转的魔力。
回到本文开头祝九胜的打火机案例,虽然打火机售价1块钱,只能赚2分钱(利润率2%),但只要厂家每个月周转1次(把这批打火机全卖掉并且收回货款),一年12个月下来(周转率12),不仅可以付得起24%(2%×12)的利息,而且由于每次周转回的资金都比前一次多2%,所以依然有利可图。在这种视角下,其实企业做什么业务本质都一样,把“打火机”换成“手机”、“可乐”、“笔记本电脑”、“住宅”,殊途同归。
我们再往前推一步,假设现在打火机市场行情不好,每个打火机只能赚1分钱,假如你是打火机工厂老板,你会怎么做?
办法一:手上的货先不卖,观望一段时间,期待利润率(M)回升;
办法二:立即按市场价格全部出货,加速周转(V),争取一个月周转2次;
答案很明显了——如果你赞同“所有生意的本质就是和时间赛跑。”
B(t)指的是业务增长,如果我们把公司看做人的集合,那么长期看,它是跟具体业务无关的,比如万科早期也曾做过矿泉水、超市,现在也涉足商业、物流等领域,转做城市配套服务商。从这个角度,“业务增长”(B)可以理解为时间t的函数(而非企业战略规划的函数),所以写作B(t),如果你讨厌数学,那么可以通过下面这话理解B(t):“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CR是顾客,本书对此一笔带过,主要观点是:不要只相信统计数据,而要直接观察顾客。直接观察的意义在于:顾客本质上是“闷骚”的,朦胧的欲望潜藏在心中,他们并不会告诉你要什么,而是期待你拿出让他们眼前一亮的产品,然后大呼小叫。这一点说来容易,实际上需要对人性的洞察与猜测,如果你用苹果手机,里面又恰好装了陌陌,不妨花点时间分析它的每一个细节——成功的产品,每一个细节背后都有理由。
HR是人力资源,本书将其分成两部分:员工(E)和沟通机制(C),不过在深入探讨时亮点不多,人岗匹配、领导力、CEO的信、社会化沟通都讲到了,更多是案例描述和原则性建议。笔者认为,这跟人力资源工作的特点有关系,人是企业中最灵活、最难以量化的因素,人力资源工作需要持续不断的对话与沟通,它不像财务那般客观冷静、放之四海而皆准。当然,利用一些现代管理工具,你可以量化员工的行动,但没法量化员工的真实心态。笔者曾经在国有大型机构、民营小企业和民营大企业工作过,发现优秀的HR都不是拘泥于一种方法的书呆子,在不同的情境中、在不同的对话者面前,他们非常擅长把各种方法工具灵活组合,以尺度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所谓“情商”)。
《CEO说》的写法有些像《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都是拿人们熟知的小商贩做类比,不过区别在于,《CEO说》强调大公司与小商贩的高度相似性,《第一课》则强调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策略;《CEO说》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在线咨询北京比较好的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seluosi.com/ljls/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