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邵宇
风险跟避险的关系,可以用波动率vix指数来衡量。当风险事件发生时,风险资产波动率上升,汇率的价格是稳定或者是上升的,这个就是避险。除了避险以外,还有其他的周期因素,可能是来自于经济周期本身的变化,这两种可能会叠加在一起,这就会使得整个避险的过程或者是资本流动的过程变得更无规律可循。美元指数和金融危机的关系大家都比较熟悉。地缘风险其实对整个资本市场包括货币属性的影响,总体来说不是特别长。一般来说一个月两个月算是比较明显的,股票市场更加明显一些,因为高风险的风险资产弹性会更大一点。
但是美元的周期不太一样,因为有一个套息的原因,当美元的利率开始收敛的时候,其也日益扮演这样一个角色,特别是最近的阶段。这其实就是我们想要看到的:一个强的避险货币,根本体现在自身的经济周期能够带动全球的经济周期,然后它的货币政策有比较大的独立性,或者说根本不关心自己是强势还是弱势,大家都会争抢它。
毫无疑问,现在除了美元以外,其他国家的货币要具有这样一个属性就很难。当然除了美元自身的经济能量以外,还有一个就是历史的沿革。
人民币目前还只一种风险资产,不是避险资产。
这一次俄乌冲突以后或者疫情这段时间,对人民币汇率所产生的跟以前不同的走势,那就是人民币其实跟美元没有关联得那么紧,特别是疫情之后。疫情导致中国供应链在全球的份额中更明显地上升,人民币跟美元相比,在实体层面上,至少在疫情这段时间我们是做了超强的准备。
然后在金融层面,投资货币这块的优势,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反转,那就说明其实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人民币还是一种风险资产,不是避险资产,所以这个属性就没有。
此外,来自于生产链的基本面的属性,疫情的反复对供应链的伤害以及实体经济的伤害,可能会达到、甚至会高于年的程度,而且可能会对后续引发比较长期的影响。供应链的问题,在这次的疫情应对中,是一个关键的争论问题。后续怎样去持久地应对保持投资和工业继续稳定是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seluosi.com/ljsx/13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