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与价格

货币政策新常态0利率时代对宏观经济和投资


香蕉皮治疗白癜 http://news.39.net/bjzkhbzy/200720/8052401.html

Hello大家好,欢迎来到月读经济,我是小月。

年年末爆发的新冠疫情,从微观角度上来看是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而从宏观角度去看,它更是暴露了全球所面临的一些结构性问题。

小月在之前的节目提到了,世界在民生,政治和经济上所面临的三个“断层”:分别是贫富之间的断层,中美关系的断层,还有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之间的断层。而新冠疫情实际上是加速了这些断层的恶化。

而相比于政客们对于这些结构性问题的视而不见、我们看到全球央行在应对疫情对经济短期的冲击时是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刺激行动来阻止“大萧条”的重演。而因为这些“应急行动”,小月认为全球央行的货币政策可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它会主要表现为三点:

第一

越来越大的央行资产负债表,而且包含越来越多的资产品种;

第二

财政赤字货币化会使得财政和货币政策之间的界限变得更模糊;坏处是财政约束力会下降,而好处是货币政策的刺激可能会变得更精准;

第三

大幅度的市场干预会使得央行不仅可以制定货币价格(及无风险利率),更可以通过QE影响信贷,股票和其他风险资产的价值。

总体来说,央行的权力和对宏观环境的影响会在这一波政策调整之后大幅增加。

面临着些许的(对央行权力增加的)质疑声音,央行的回复是其货币政策上的调整是与实体经济所承受的冲击成正比的,并誓言在危机结束之后,会退出这些“应急措施”。但是,就像我们在08年金融危机后看到的那样,关闭流动性的闸口要远比打开闸口的难度大很多。尤其是在面临着后疫情时代的宏观环境,小月认为收回QE,缩小央行负债表,以及提升政策利率会是难上加难。以下是几个重要原因:

01

全球经济复苏仍不明朗

在经济层面,尽管近期经济数据有所改善,但全球经济复苏仍然步履维艰。发达国家的经济“解禁”会引发三季度的一次惯性反弹,不过后续增长的可持续性仍然有待观察。如果我们看IMF和世界银行的预测,绝大部分经济体要到年才能恢复到危机前的GDP水平。而这一预测还是基于新冠疫情不会出现大规模的“第二波”。如果经济复苏被长期滞后,那么产出缺口就会扩大,将经济损失永久化,以此阻碍央行政策回归正常。

02

实体经济通胀前景黯淡

央行重要的锚是通胀,而我们认为实体经济通胀的前景十分暗淡。货币主义者通常认为“通货膨胀总归是货币现象”,所以会担忧当前的货币宽松所带来的严重的通胀后果。然而,这种担忧,在金融危机之后的十年里,即使面临着零利率和持续扩大的央行负债表,也没有被事实认证。即使通胀会卷土重来,美联储和其他央行也已经表示愿意容忍价格上涨,在一段时间,一定程度上,超出目标区间,来抵消通胀在过去很多年低于目标水平的状态。因此,如果没有持续的,快速上涨的通胀,中央银行可能很难证明退出当前的政策环境是合理的。

03

攀升的债务率制约央行政策

债务率的上升会限制央行政策的收紧。小月在之前的节目有提到,当前危机所造成的一个最可预测的后果就是由于前所未有的刺激所带来的债务的激增。很多发达国家的政府债务率比率可能会飙升至GDP的%,甚至%,而私人部门的杠杆率也会因为疫情期间的债务增加而快速攀升。面对巨额的债务压力,和脆弱的经济复苏,即使是很小的融资成本的上升也可能使全球经济不堪重负,重回衰退。一个历史界的共识是美国之所以在上世纪30年代出现了经济的二次探底,很大程度要“归过”于美联储过早的退出了政策刺激。基于此前车之鉴,小月认为估计没有哪个央行会愿意为追求政策正常化而冒险让经济二次探底。

04

央行如何应对这把“双刃剑”?

和对经济的影响一样,没有哪个央行会愿意为了提升基准利率而导致金融市场的崩盘。但是,考虑自QE以来大幅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对市场的支持,很难想象资产价格会对流动性的撤回无动于衷。此外,由于中央银行本身已经成为很多风险资产的最大持有者,因此对于退出刺激所可能对自己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央行在制定后续政策的时候更会三思而后行。

简而言之,小月认为现在的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存在。不仅政策利率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会保持接近零的水平,而且如果现有的刺激不足以重塑经济复苏的话,央行可能还会动用更具创新性的工具,例如购买更高风险的资产,实施收益率曲线管控,甚至动用负利率。

因此,小月认为“零利率”可能是全球货币环境中“新常态”。对于投资者来说,名义利率为零,而实际利率为负,会从根本上改变风险的定价和风险在各个资产品类中的分配。简单来讲,拥有现金流的实体资产,例如股票和地产,会经历估值的上升;而债券类和“接近现金”的资产则会受到负利率的冲击。

这似乎和中国资本市场最近所经历的股/房上涨,而债市大跌很像,这预示着资金正在从债权类资产流入权益类资产。

小月认为这种由利率“新常态”所激发的资产重新配置会是一个中长期的趋势。央行通过QE为实体经济兜底,购买越来越多的债权资产,把投资者“推向”相对风险较高,收益较高的资产。这预示着权益类资产,尤其是中国,还有小月上期说的香港,股市后续可能会有很好的结构性投资机会。不过短期由于A股的快速攀升,近期调整的风险也是不容小觑的,所以最近才入市的散户投资者是需要注意管控投资风险的。

END

这期节目就到这里,咱们下期再见!

我是月读经济

小月

识别图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seluosi.com/ljml/885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