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与价格

65万亿城投债,该怎么看理性看待城投


“65万亿城投债”,成为坊间热议之话题。有些文章会写到,“我都不知道城投债的规模这么大,这么危险。”

对啊,“你”都不知道城投债的规模,怎么就能跟上一句城投债危险呢?既然不懂,为什么能下结论呢?

城投融资方式:债券、贷款和非标

近期城投较大的舆情比较有代表性:第一个是遵义道桥银行贷款展期,.94亿元银行贷款展期20年,前十年只付利息,后十年分期还本;第二个是潍坊滨城投资定融产品逾期一个月,这款产品的预定收益率为8%-8.6%。

这两个舆情,分别对应着城投的两个融资方式:贷款和非标。城投还有第三个重要的融资方式,那就是债券。银行贷款和债券,是城投平台的低成本融资方式;非标,是短期救急的高成本融资方式。

近期城投贷款和非标出现舆情,但城投债并没有出现险情,思考这里边的原因很重要。城投的银行贷款,都是当地银行组团出借的,当地出面可以协商,能争取展期。非标,因为本身收益率较高,已经暗含了较高的风险,非标出事波及面窄。

不同于贷款和非标,城投债券投资者构成复杂,债券条款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城投平台都会尽量保证城投债的安全“兑付”。

这种情况下,银行的贷款成为了城投债的安全垫,甚至非标、商票都成了城投债的安全垫。真出现问题,城投平台会牺牲其他融资方式的兑付来保证城投债的兑付。

理性看待城投债务问题

城投债、城投平台有问题吗?肯定有。最大的问题就是资产的长期性和债务的短期性之间的矛盾。

地方城投平台,通过融资进行基建,保证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城投的项目回款周期长,所以在运作过程中借短投长现象明显。城投债期限还长一些,非标融资则普遍期限很短。

比如潍坊滨城投资的这款非标融资,期限一年,利率8%-8.6%。城投平台的资产不可能短期如此高的收益,发行这种产品就是为了应急的。

应急的招数用的多了,就会导致融资成本的抬升,容易带来恶性循环。恶性循环一旦发生,就会损害低成本融资时候的信用,进而导致借新还旧的困难。

城投化债,需要回归最初的矛盾:那就是资产的长期性和债务的短期性之间的不匹配。所以一旦出问题,城投平台会率先与非标投资人、银行谈判,两个诉求:第一降低利息、第二延长时间。不逃债、不废债,争取时间来获得运营空间。

对于城投债,就不用那么麻烦了,“还得上,借得出”,就可以了。债券市场一直以来有城投信仰,便是来源于此。城投平台出现商票、非标舆情的时候,城投债并不会因此大跌,也是因此。

城投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正向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现在太多人评价城投债务问题的时候,想否定这个前提,然后抛出唬人的结论,这是不客观的。

城投债的定价:评估风险

债券市场在投资城投债的过程中,养成了“城投信仰”。如果投资者笃信城投信仰,那他的投资过程中就会偏激进,会买入收益率高的低信用评级城投债。

一直以来,城投信仰都具有巨大争议,因为这种信仰之下会导致债券定价体系无视风险。一直到年债市大跌、理财产品破净潮之后,大家才看清楚真正奉行“城投信仰”的是理财管理人。

理财产品在投资过程中,敢于信用下沉,敢于买入低评级的城投债。不过理财经历了赎回潮后,肯定也会变的谨慎起来,城投债投资会从“城投信仰”转为“评估风险”。

那么评估风险后,城投债会发生估值重塑和大跌吗?估值重塑一定会发生,但大跌不会。不会大跌的原因也很简单,年12月的时候,已经跌到位了。

总结

“如果你不懂,就不要用一个数字,试图说一个吓人的故事。”债,不是洪水猛兽,是现代货币和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债,可以增加货币的流动速度,血液流速快了,经济才能更好,它是经济建设中重要的环节。其实很多时候,经济体都会烦恼债增加的速度不够呢。

年,可能会有城投平台与银行谈判、可能会有城投非标舆情,但不会有规模性城投债出现风险事件。地产正在企稳,经济马上复苏,城投平台最困难的时候,要过去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seluosi.com/ljml/1374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