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与价格

自然利息率


北京白癜风价钱 http://pf.39.net/bdfyy/zjft/160311/4785549.html

我们知道“利润”是经济学里重要的概念,这本书的作者马西,是第一个认真研究“利润”的人。他的研究启发了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利润是斯密的名著《国富论》里重要的分析工具。

这本书写于18世纪的英国,马西提出这个概念,是因为他跟当时主流的经济学观点就“自然利息率”的问题产生了一场争论,这场争论是工业革命以前经济学内部最为重要的争论之一。

马西的时代距今已经过去了两百多年,书中所描写的经济情况、主张的经济理论,也和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有很大不同。那个时候,英国还没有开始工业革命,对财富的认识还局限在谁能通过贸易获得更多的金银上。所以这本书对今天的经济活动没有什么实际的指导作用。但是我们仍然有必要了解一下这本书的观点。

这本书会带你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重新理解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关系:在过去的两三百年里,人类社会的自然利息率总体是一个下降的趋势,这是衡量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

为什么要研究自然利息率

18世纪的英国,工业和纸币都还没有出现,英国每年的农业产出和商品产出都非常有限。当时英国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围绕着土地租赁和商品贸易进行。谁能从租赁和贸易中获得更多的金银,谁就占有更多的财富。

所以赚钱的方法非常有限,为了获得财富人们只能围绕土地或者贸易做文章,在总量有限的金银中尽可能地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这就为借贷提供了土壤。人们期待通过借贷赚取更多的财富,这就对借贷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出钱的一方来说,什么时候借钱、借多少成了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对贷款的一方来说,什么时候给钱,给多少,也必须要精打细算。在这种情况下,利息问题就变得至关重要。

利息的概念你肯定不陌生,假设你跟银行借了一百万去做生意,对于银行来说,它会把钱借给你,不过有一个默认的前提:无论谁借了这一百万去做生意,最后赚的钱一定会比一百万多;而且赚到的钱,银行有权收走一部分。银行多收的这些钱就是利息。所以说借贷这个行为不仅涉及银行借给你的这一百万,还牵扯到这一百万能在当时的市场中带来多少回报。

既然咱们谈到利息这个概念,就不能不提到经济学中另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利息率。你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把货币当作一种商品,那利息率就是货币这种商品的价格。

今天的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经济市场可以分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中的金融活动就像整个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实体经济中的资源往来都需要通过毛细血管,也就是金融来实现。如果没有利息率的话,毛细血管就会被堵住,虚拟经济也就没有办法运行,这样一来整个经济活动就不会通畅。

利息率这个概念重要就是因为它的变化直接影响金融市场的活跃程度,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利息率和利息一样,都是金融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而在当时的英国,无论是土地租赁还是工商业贸易,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涉及借贷,都离不开金融活动,自然也都离不开利息率。

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如果把货币当成一种商品,那么利息率就是货币的价格,按照这个逻辑,自然利息率就像是货币的价值。如果市场上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也就是借钱需求和贷款供给完全相等,自然利息率就等于利息率。

当然自然利率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真实世界的利息率应该是围绕着自然利息率上波动的。

站在今天看,自然利息率这个概念还挺重要的,因为它能帮你把握经济变化的趋势。比如对于过去40年里全球利率为什么持续下降的问题,经济学家就会告诉你是因为自然利息率的降了。这就和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道理一样,只有知道了商品的价值是多少,在面对实际生活中不断波动的价格时,我们才能对经济形势有个基本的判断,才能在经济生活中掌握主动性。

自然利息率也是一样,面对不断变化的利息率,有自然利息率作参照,才能判断眼前的利息率是过高还是过低,才能知道以后利息率的走势是上升还是下降。

影响自然利息率的原因

约翰·洛克是当时英国公认的最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学家与经济学家,是当时英国最顶尖的思想家,他的影响力也远远超出了英伦三岛,不夸张地说,这位大师怎么看待自然利息率,当时的英国乃至欧洲就会怎么看待这个概念。

约翰·洛克认为,既然自然利息率是货币的价值,那么决定货币价值的,当然就是货币的供求关系,也就是货币数量,这种看法叫做“货币数量论”。说白了就是假如现在市场上货币的供给比较多,远远大于货币的需求,供大于求下,货币价格肯定就会降低,货币的价值,也就是自然利息率也会降低,反过来也是这样。所以想要衡量自然利息率,只需要衡量货币的供求关系就行了。

洛克认为当时只有两种场合需要用到货币,一个是借贷,一个是交易。根据货币的这两个用途,他们认为衡量货币供求就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借贷关系,一个是商品价格。

先来说借贷关系,假设张三现在有万元,李四和王五都想借万元,一共万元,这时候借钱的需求就比货币的供给大了,那么现在张三占主动,谁占有资源谁就有定价权。

张三肯定会把这万元借给承诺给他更高利息的那个人。反过来说如果现在没什么人需要借钱,那么张三就算有万,也没有机会借出去。这时候就算有人给很低的利息,张三也会愿意把钱借出去。这就跟一般商品的定价是一个道理,商品大量积压,没人要,商家就会降价销售,反之,消费者排着队买,商家就会涨价。

洛克就是这么看待自然利息率的,他认为自然利息率首先由借贷关系决定。在借贷关系里面,如果借钱的需求很高,就说明货币的需求大于货币的供给,货币价格就会高,自然利息率就高;反过来,假如人们借钱的需求很少,货币的需求小于供给,货币价格就会降低,自然利息率也会随之降低。

再来说第二个标准-商品价格,假如现在所有的商家把价格都涨了一倍,那市场上的钱肯定就不够用了,假如你计划明年买辆车,但车涨价了,你存的钱肯定就不够用了。如果这种物价上涨不是因为货币供给增加,那么涨价就都会导致钱不够,也就是货币短缺,这时候货币的价格,也就是利息率,就会提高。

我们可以把这个规律概括成:利息率和物价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如果大家看数据的话,会发现利率变化跟通货膨胀率的走势非常一致。

说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上面的观点很合理啊,可是作者马西却对这种貌似合理的论证产生了怀疑。因为上面的观点,借钱的需求越多,自然利息率就会越高。可是马西结合当时的市场上的实际情况发现了问题:社会上的债务确实越来越多了,因为做生意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但是市场上的利息率却没有越来越高,这和上面的分析明显不符。

在那个时代并没有今天这么多的消费选择,所以没有今天很常见的贷款消费现象。马西认为那时候人们借钱做生意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获得利润。人们通过借贷能获得多少利润,就愿意为借贷付出多少利息,所以真正影响自然利息率的根本不是货币数量,而是利润高低(也就是利润率)。

如果借钱不仅带不来利润,反而还要还利息,谁还会去借钱呢?同样的道理,如果用借来的钱做生意,能赚到的钱比利息少,也不会有人去借钱了。假如现在用块钱能挣到块钱,那么利息就肯定不能比10块钱高,不然就没有借钱的意义了。甚至当利息到8块钱或9块钱的时候,估计也不会有什么人借钱去做生意了,因为利润大部分都给了银行,借钱做生意就成了给银行打工了。

每个人的商业头脑不一样,运气也不一样,同样的块钱在不同的人手里肯定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但是如果把所有人都考虑进来,肯定存在一个平均利润率。不管自然利息率怎么变化,都不可能比这个平均利润率高,而且一定会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变化而变化。

在今天来看,马西跟洛克对货币和自然利息率认识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都属于货币数量论范畴,他的观点可以说是对洛克观点的补充。但是站在今天回过头来看,马西提出利润决定自然利息率这个观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个意义不仅体现在它对自然利息率的衡量方式上,更体现在他强调利润率。

在现代社会,利润依然是所有经济活动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无论是投资理财还是做生意,没有人会不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seluosi.com/ljml/1032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