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与价格

畅行远途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之一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

需求是什么

生活中,我们常会提到需求,比如,饿了要吃饭,便有吃饭的需求;渴了要喝水,便有喝水的需求。那么,在经济知识里,有想法就是需求吗?需求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一、知识介绍

(一)需求的含义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这就告诉我们,经济知识中的需求,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愿意,即购买的意愿;二是能够,即购买的能力。比如,一个普通家庭想在北京二环买一套四合院,有意愿却无能力购买,无法构成需求;冬天有钱却不想买雪糕吃,有能力却无意愿购买,也无法构成需求。刚发了工资想去吃一顿沙县小吃,既有能力也有意愿,这才是需求。

(二)需求的影响因素

1.商品的价格

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越高,该商品需求量越小;反之,需求量越大。比如,双十一期间天猫打折,商品需求量会大幅上升。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商品需求会增加。反之,商品需求则会减少。比如,原本每月收入元,每月美容10次。现在每月收入元,每月仅美容2次。

3.相关商品的价格

替代品:两种商品之间可互相替代,均能满足某种需要。当替代品价格上升时,该商品需求上升;反之替代品价格下降时,该商品需求下降;比如,洗衣粉和洗衣液是互为替代品,当洗衣粉价格上升时,消费者会普遍选择增加购买洗衣液,即对洗衣液的需求会上升,反之亦然。

互补品:两种商品之间必须互相配合,才能满足同一种需求。当互补品价格下降,该商品需求上升;反之互补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下降。比如,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互为互补品,当羽毛球价格上升时,买球的人少了,导致买羽毛球拍的人也会减少,即对羽毛球和羽毛球拍的需求都会下降,反之亦然。

4.消费者的偏好

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加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比如,某女士怀孕更喜欢吃酸的食品,较未怀孕之前对酸食的需求会增加。

5.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

当消费者预期未来商品价格会上升,对该商品的需求会普遍上升;预期未来价格会下降,需求会下降。比如,大家普遍认为双十一的商品价格会下降,因此在双十一之前对商品的需求会下降,等双十一再买。

二、习题演练

下列各组物品彼此不是替代品的是:

A.洗衣粉和肥皂B.乒乓球和乒乓球拍C.公交车和高铁D.台灯和手电筒

B。畅行远途教育解析:洗衣粉和肥皂都能清洗衣物,公交车和高铁都是交通工具,台灯和手电筒都能照明,均是互为替代品。乒乓球和乒乓球拍需要结合使用的,应是互补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三、小结

经济知识中的需求和我们的生活需求存有出入,注意所具备的两个必要条件。同时,备考需要理解影响需求的五大因素,以商品的价格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构成需求定理(即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与价格变动成反比关系)。

货币政策的理解与运用

在宏观经济学中,主要讲的就是国家如何去进行宏观调控,那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经济手段中的经济政策,而这块内容向来在考试中属于重点和难点,所以我们今天先对于货币政策做一个理解与分析。

一、货币政策的工具

首先,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进行调控的一种经济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我们可以这么去理解:居民个人有了钱,会把钱存到商业银行中去。而商业银行的企业性质就要求它要盈利,所以就要把居民的存款用于放贷。那么为了避免商业银行把所有钱都贷光,中央银行就强制收缴一部分,这一部分就叫做准备金。那么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率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所以简单理解,存款准备金率就是中央银行收缴的商业银行的钱。

2、再贴现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用已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未到期合格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行贴现时所支付的利率。我们可以理解为:首先,个人拿着未到期的票据找到商业银行去要钱的行为就是贴现,既然票据没到期,商业银行就不可能把全部利息都返还,自然会扣除一部分,那么这一部分就叫做贴现率。那当商业银行拿着这张未到期票据找中央银行去要钱时,这个行为就是再贴现了,同理,因为未到期也要扣除一部分利息,就是再贴现率了。所以,再贴现率也是中央银行扣除的商业银行的钱。

3、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比如市场上的钱太多,中央银行就要想办法把钱收回来,所以就要卖出证券;相反市场钱过于少时,中央银行就要给市场钱,所以就要买入证券,以此去调节。

4、基准利率:这部分分为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通过利率的提高或者降低来去影响居民的消费需求。

二、货币政策的运用

了解完货币政策的四个工具之后,我们就要看看在宏观经济中是如何运用这些工具的:

1、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意味着市场当中货币量太多而引起的人民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所以中央银行就要把钱都收上来,那这个时候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要提高,再贴现率要提高,要卖出证券,存贷款利率也要提高来抑制居民需求。所以在膨胀时要对于经济进行限制,所以这一系列做法就是紧缩型的货币政策。

2、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意味着市场当中人们的购买力不足而导致的经济萧条,所以中央银行应当放宽对于货币的控制来去刺激需求,所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要降低,再贴现率要降低,要买入证券,存贷款利率要降低去提高居民购买力。所以在紧缩时要对于经济放宽,所以这一系列做法就是扩张型的货币政策。

那么我们把这些做法整理一下,就形成了如下规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seluosi.com/ljls/5953.html


当前时间: